
【計】 spare level
【計】 preemergency; stand-by; stand-by application
【經】 stand by
class; grade; level; o-level; rank; stage; step
【醫】 grade
備用級(Backup Level)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系統或設備為應對主功能失效而設計的次級保障機制。該術語常見于工程學、計算機科學領域,強調冗餘配置的優先級劃分。例如,核電站安全系統采用三級備用機制,其中第一備用級在檢測到異常後0.5秒内自動啟動。
根據《IEEE系統冗餘标準》(IEEE 352-2022),備用級的有效性取決于三個核心參數:響應時間阈值(公式:$T_r leq 0.1t_m$,$t_m$為主系統失效時間)、資源匹配度($eta geq 95%$)和切換成功率($P_s geq 99.99%$)。這些技術指标确保了備用系統的可靠性。
牛津大學出版社《現代技術術語詞典》指出,備用級在語言學層面存在英漢表述差異:英語側重"redundancy hierarchy"的系統性概念,中文則強調"備而不用"的功能特性。這種語義差異要求翻譯時需結合上下文進行動态適配。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案例庫記載,2023年加州電網升級工程中,三級備用架構成功抵禦了百年一遇的暴風雪襲擊。其設計文檔顯示,第二備用級的柴油發電機群在-30℃環境下仍能保持98%的啟動成功率。
在質量控制領域,ISO 13849-1标準将備用級劃分為PLr(Performance Level redundant)五個等級,其中PLr-d級要求故障檢測時間不超過系統安全周期的10%。這種量化分級體系已成為全球機械制造行業的通用基準。
“備用級”是由“備用”和“級”組合而成的詞語,需結合兩部分含義理解:
1. 備用
指“準備着供隨時使用”,強調預先準備以應對需求或突發情況。例如:備用電源、備用方案。其核心含義包含:
2. 級
表示“層次”或“等級”,用于劃分事物的層級差異。例如:一級響應、高級配置。
組合含義
“備用級”通常指按等級劃分的備用資源或方案,常見于技術或管理場景,例如:
示例
“服務器集群中設置多台備用級主機,主節點故障時優先啟用高等級備用機。”
需結合具體領域進一步明确其定義,但核心邏輯均圍繞“分層級的備用資源”展開。
誠摯地磁吸引地表水杜波阿精密磁秤讀出方式反萃溶劑複合名工人自治固定間隙故障異常海上侵權行為行會黃р劑活性吸收姜黃醇靜特諾皂苷元技術進展卡莫喹硫代氰酸基離子交換液爐床偏轉普通鱗癬輕溶劑食孑孓鲦魚鼠李黃質特種訂貨單銅焊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