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spare level
【计】 preemergency; stand-by; stand-by application
【经】 stand by
class; grade; level; o-level; rank; stage; step
【医】 grade
备用级(Backup Level)在汉英词典中通常指系统或设备为应对主功能失效而设计的次级保障机制。该术语常见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强调冗余配置的优先级划分。例如,核电站安全系统采用三级备用机制,其中第一备用级在检测到异常后0.5秒内自动启动。
根据《IEEE系统冗余标准》(IEEE 352-2022),备用级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核心参数:响应时间阈值(公式:$T_r leq 0.1t_m$,$t_m$为主系统失效时间)、资源匹配度($eta geq 95%$)和切换成功率($P_s geq 99.99%$)。这些技术指标确保了备用系统的可靠性。
牛津大学出版社《现代技术术语词典》指出,备用级在语言学层面存在英汉表述差异:英语侧重"redundancy hierarchy"的系统性概念,中文则强调"备而不用"的功能特性。这种语义差异要求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动态适配。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案例库记载,2023年加州电网升级工程中,三级备用架构成功抵御了百年一遇的暴风雪袭击。其设计文档显示,第二备用级的柴油发电机群在-30℃环境下仍能保持98%的启动成功率。
在质量控制领域,ISO 13849-1标准将备用级划分为PLr(Performance Level redundant)五个等级,其中PLr-d级要求故障检测时间不超过系统安全周期的10%。这种量化分级体系已成为全球机械制造行业的通用基准。
“备用级”是由“备用”和“级”组合而成的词语,需结合两部分含义理解:
1. 备用
指“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强调预先准备以应对需求或突发情况。例如:备用电源、备用方案。其核心含义包含:
2. 级
表示“层次”或“等级”,用于划分事物的层级差异。例如:一级响应、高级配置。
组合含义
“备用级”通常指按等级划分的备用资源或方案,常见于技术或管理场景,例如:
示例
“服务器集群中设置多台备用级主机,主节点故障时优先启用高等级备用机。”
需结合具体领域进一步明确其定义,但核心逻辑均围绕“分层级的备用资源”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