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mf par value
【經】 international currency
fund
【化】 fund
【經】 funds
par; parity
【經】 at par; equation price; par; parity; parity price; parity value
國際貨币基金平價(IMF Parity) 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框架下,成員國貨币與黃金或特定關鍵貨币(曆史上主要是美元)之間官方設定的固定兌換比率。這一制度源于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核心目标是維持全球彙率穩定,避免競争性貶值。其運作機制包含以下要點:
核心定義與錨定機制
成員國需向IMF申報本國貨币的平價(Par Value),即以黃金或美元表示的官方彙率。例如,1946年英鎊兌美元平價為1:4.03,意味着1英鎊可兌換4.03美元。該平價需經IMF批準,非經許可不得擅自調整(來源:IMF Archives)。
彙率波動限制
成員國承諾将市場彙率波動控制在平價±1%的窄幅區間内。若彙率波動接近邊界,該國央行需通過外彙幹預(如買賣外彙儲備)維持穩定(來源:IMF《國際金融統計》曆史條款)。
調整與監管規則
成員國需在“根本性國際收支失衡”時申請IMF批準調整平價。例如,1967年英國将英鎊貶值14.3%,即通過IMF協商達成。IMF行使監督職能,确保彙率政策符合全球經濟秩序(來源:IMF協定條款第IV條)。
曆史背景與終結
該制度隨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而失效。美元與黃金脫鈎後,主要貨币轉向浮動彙率制。IMF于1976年通過《牙買加協議》,正式廢除黃金官價,允許成員國自主選擇彙率制度(來源:美聯儲曆史檔案)。
現狀與術語演變
當前IMF不再規定法定平價,但通過特别提款權(SDR) 籃子貨币(美元、歐元、人民币等)間接影響彙率基準。術語“IMF平價”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指代固定彙率制度時期的官方彙率錨定機制(來源:中國外彙交易中心術語庫)。
權威參考來源:
國際貨币基金平價(IMF Par Value)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會員國為本國貨币設定的官方兌換比率,旨在維持彙率穩定。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國際貨币基金平價指IMF會員國根據協定設定的本國貨币與黃金或美元的官方比價。這一平價需向IMF申報,并作為彙率波動的基準。例如,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1盎司黃金=35美元,成為各國貨币平價的參考标準。
1952年瑞士法郎含金量為0.2032258克,美元為0.888671克,兩者比例即構成平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IMF官方文件或經濟學文獻。
巴科斯範式孢子絲邊際減免超大型系統成組織細胞淬火裝置刀具軌迹搭鐵鳄梨反映論付息期複印本感染源各種各樣的公海茴香酒活動恢複激光焊接機器人卷丹決策網絡貿易盈餘起居室全節音色刃雙擊數控軟件輸卵管腹腔口松弛力調查法庭停用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