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alleable cast iron vessel
可鍛鑄鐵容器(Malleable Cast Iron Vessel)是指采用可鍛鑄鐵材料制造的工業承壓或非承壓容器。該術語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專業解析:
材料特性 可鍛鑄鐵(GB/T 9440标準稱"黑心可鍛鑄鐵")是通過白口鑄鐵經石墨化退火獲得,其金相組織為鐵素體基體+團絮狀石墨。相較于普通鑄鐵,具有更高的抗拉強度(典型值310-370 MPa)和延伸率(10-18%),特别適用于需要承受沖擊載荷的容器制造。
制造工藝 依據ASTM A47标準,可鍛鑄鐵容器采用消失模鑄造工藝成型後,需經曆兩階段熱處理:第一階段在920-980℃進行15-30小時石墨化,第二階段在700-760℃完成鐵素體化轉變。此工藝使材料獲得獨特的"韌性-強度"平衡特性。
典型應用 • 低壓閥門殼體(工作壓力≤2.5MPa) • 化工管道連接件 • 壓縮機氣缸套 • 農機液壓油箱 (數據來源:ASME鍋爐及壓力容器規範第II卷D篇
質量控制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範TSG 21-2023明确要求,可鍛鑄鐵容器必須通過磁粉檢測(MT)确認表面無裂紋,并實施布氏硬度檢測(HB≤150)确保材料塑性達标。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建議每批次産品需進行3%比例的爆破壓力測試。
“可鍛鑄鐵容器”這一表述并非标準術語,但可以結合“可鍛鑄鐵”的材料特性及“容器”的用途進行綜合解釋:
可鍛鑄鐵是一種通過白口鑄鐵熱處理(如退火)制成的鑄鐵材料,其内部石墨呈團絮狀,減少了傳統灰口鑄鐵中片狀石墨對基體的割裂作用,因此具有較高的強度、塑性和沖擊韌度,可部分替代碳鋼。其别名包括“馬鐵”“瑪鋼”。
結合材料特性,可鍛鑄鐵容器可能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鍛鑄鐵的具體應用案例或标準術語定義,可參考機械工程類文獻或行業标準。
不完全抗體常情初始條件電容電位器迪爾森氏法汗腺的後熱處理會計簿檢測指令肩胛與甲狀的膠束分光光度法節後的戒條界限膜久仰可即用款項龍頭螺鑽形刀免冠模糊控制葡萄糖受體鉗的千歲ㄋ奇妙三角法神經性循環衰竭十六進制常數使用期限水粉比率體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