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ercosphaera addisoni
阿狄森氏小孢子菌(拉丁學名:Microsporum audouinii)是一種皮膚癬菌,屬于子囊菌門小孢子菌屬。該真菌主要引起人類和動物的淺表皮膚感染,尤其是兒童頭皮部位的頭癬(俗稱“瘌痢頭”)。其英文名稱為"Audouin's microsporum",得名于法國生物學家G. L. Audouin。
分類學特征:該菌在真菌分類系統中隸屬于小孢子菌屬,與犬小孢子菌(M. canis)和石膏樣小孢子菌(M. gypseum)構成親緣關系最近的物種群。其典型形态特征包括産生紡錘形大分生孢子(8-15×40-70μm),表面粗糙呈棘狀突起。
緻病機制:通過角蛋白酶分解角質蛋白侵入皮膚角質層,臨床表現為環形紅斑伴鱗屑,伍德燈照射可見特征性藍綠色熒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該菌主要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理發工具或寵物傳播。
診斷标準:根據《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指南,确診需結合真菌鏡檢發現菌絲、真菌培養(沙堡弱培養基25℃生長緩慢,菌落呈絨毛狀淡黃色)及分子生物學檢測(18S rRNA基因測序)。
治療規範:WHO推薦口服特比萘芬(250mg/d)聯合2%酮康唑洗劑外用,療程6-8周。頑固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沖擊療法(200mg bid×1周/月)。
根據現有資料,“阿狄森氏小孢子菌”是微生物學中的一種真菌學名,其拉丁文學名為Cercosphaera addisoni。以下是相關解釋:
基本定義
該名稱屬于醫學真菌分類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小孢子菌屬的真菌。其英文别名包括“奧杜安氏小孢子菌”(可能與不同命名習慣或發現者相關)。
命名背景
應用與關聯
該菌種可能曾與皮膚或毛發感染相關(因小孢子菌屬多涉及癬類疾病),但當前分類學地位或緻病性需參考最新研究,可能存在分類調整或同義詞替換。
注意:由于資料來源于2003年的詞典,建議通過現代醫學數據庫(如PubMed或真菌分類數據庫)核實最新分類信息及臨床意義,避免因分類變動導緻誤解。
倉單條款策略空間從開始便侵犯倒逆過程電鍍青銅動态模型防光裂劑非法文件名分期償還焊接劑黑砂監獄熱絞刑執行人可變長字可懂度空間所有權空調機組濾波器衰減波段脈絡膜周層美國石油學會技術規格模态多項式濃重翹首聲振蕩神經根切斷術伸冤使用壽命降低雙位控制死道萎縮性白糠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