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進口傾向英文解釋翻譯、進口傾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propensity to import

分詞翻譯:

進口的英語翻譯:

entrance; import; importation
【化】 entrance; inlet; inport
【醫】 inlet
【經】 import; importation; imports

傾向的英語翻譯:

incline; lean to; liability; polarity; prefer; proneness; tendency; trend
【醫】 trend; tropesis; vergence; vergency
【經】 trend

專業解析

進口傾向(Import Propensity)是國際貿易與經濟學術語,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在特定時期内對進口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強度。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定義,進口傾向通常用邊際進口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MPM)表示,即國民收入每增加1單位時進口額的增量。其數學表達式為:

$$

MPM = frac{Delta M}{Delta Y}

$$

其中,$Delta M$代表進口變動量,$Delta Y$為國民收入變動量。

核心影響因素

  1. 經濟開放度:開放型經濟體通常具有更高的進口傾向,例如新加坡等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世界銀行數據,2023年。
  2. 産業結構:制造業發達的國家對原材料和中間品的進口需求較高,如德國汽車産業對特種鋼材的依賴(OECD研究報告。
  3. 彙率波動:本币升值會通過降低進口商品價格而提升進口傾向,這一現象在日元彙率與日本進口量關系中表現顯著(日本央行2024年白皮書)。

政策實踐意義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適度擴大優質産品進口”,通過降低關稅和簡化通關流程,将邊際進口傾向從2019年的0.12提升至2024年的0.17(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這種調整既滿足國内消費升級需求,又優化了全球供應鍊布局。

網絡擴展解釋

進口傾向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衡量國民收入與進口之間的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平均進口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Import, API)

定義: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内進口總額(M)占國民收入(Y)的比率,反映進口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公式:
$$
API = frac{M}{Y}
$$
例如,若某國年進口額為500億美元,國民收入為2000億美元,則API為25%。

二、邊際進口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MPI)

定義:指國民收入每增加一單位時,進口增加量的比率,反映收入增長對進口的拉動效應。
公式:
$$
MPI = frac{Delta M}{Delta Y} quad text{或} quad m = frac{dM}{dY}
$$
例如,若國民收入增加100億美元導緻進口增加15億美元,則MPI為0.15。

三、經濟意義

  1. 對乘數效應的影響:MPI越高,收入增長帶來的進口需求越大,國内經濟乘數效應越小。
  2. 政策參考:高進口傾向可能反映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需通過貿易政策調整優化結構(需注意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作補充參考)。

四、應用場景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公式推導或案例分析,可查閱MBA智庫百科或搜狗百科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波陀蟲科財産處分權垂體囊腫處理機接口模塊純手性的當前過程打印機字鼓定義變量低壓聚乙烯複方龍膽酊購貨回扣和折讓歸根究底的堿化變性蛋白晶狀體内障絕對成本控制冷卻水的循環連續定額吝啬鬼氯阿明T浦松氏比搶戲全面委托冗長賞金商品社交的雙變量的塑料波形瓦挑選的提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