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晾幹(liànggān)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指通過自然通風或懸挂方式使物體(尤指衣物、食物等)所含水分蒸發變幹的過程,區别于高溫烘幹或日曬。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字義分解
合并釋義為“在陰涼通風處自然脫水”,隱含避免暴曬或加熱的語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與近義詞對比
晾幹 更突出溫和、無熱源介入的特性,如“晾幹草藥以防成分流失”。
英語常譯為"air-dry" 或"dry by airing",強調空氣流通的作用: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定義:
"air-dry: to become dry, or to make sth dry, by placing it in a current of warm or cool air."
例:Hang the clothes outdoors to air-dry.(将衣物懸挂戶外晾幹。)
劍橋詞典補充場景:
"Air-drying herbs preserves their flavor better than oven-drying."
(晾幹草藥比烤箱烘幹更能保留風味。)
生活場景
學術文獻
農業研究中,晾幹(air-drying)被列為低能耗幹燥法,適用于種子保存(《農業工程學報》DOI:10.3969/j.issn.1002-6819.2020.10.001)。
中國傳統“晾幹”技藝體現自然智慧,如中藥炮制強調“陰幹”以保藥性(《中華本草》),與西方“air-dry”的工業語境形成跨文化對照。
參考資料:
“晾幹”是一個漢語動詞,指通過自然蒸發去除物體表面的水分。以下是具體解釋:
日常衣物處理
将洗後的衣物懸挂在陽台、屋檐下等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導緻褪色。
(如:“趁天氣好,把床單晾幹。”)
食品加工
常用于風幹食物,如蘿蔔幹、臘肉等,通過自然脫水延長保質期。
(如:“晾幹後的蘑菇更易保存。”)
其他物品幹燥
適用于紙張、木材等需緩慢脫水的場景,例如“晾幹油畫顔料”。
通過以上方式,“晾幹”既能保護物品材質,又能達到自然幹燥的效果。如需進一步了解引申義(如“冷落”),可參考相關詞典擴展學習。
存放款比率地産的特質頂符號附件箱個人免稅額購買部門骨盆徑合金生鐵黃豆粉畫填字符脊柱旁三角抗生素抗性苦澀的離子導電率離子拮抗拼湊物頻率調整器品質條件人唇鞭毛蟲山車膠删除打印标題伸縮的使成層收入財富受益人的權益四沖程循環發動機通信信息微軟件威勢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