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物資源(Mineral Resources)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經濟價值或潛在利用價值的無機固态物質集合體,是地球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其核心特征包括:
礦物資源指地殼中富集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如金、鐵、銅、煤炭等),需滿足經濟可采性(Economic Viability)和地質可信度(Geological Confidence)雙重标準。根據《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标準(GB/T 17766-2020),其分類需通過地質勘探确定儲量級别(如探明、控制、推斷資源量)。
如鐵礦(煉鋼原料)、銅礦(導電材料)、稀土(高科技元件),主要賦存于岩漿岩或變質岩中。
包括磷灰石(化肥原料)、石英(半導體材料)、石墨(電池電極),多分布于沉積地層。
煤炭、油頁岩、鈾礦等,形成于古生物富集層(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産資源術語标準》)。
礦物資源是國家工業化的物質基礎,直接影響國防(如钛合金用于航天)、新能源(锂資源驅動電動車産業)和數字經濟(半導體原料)。據世界銀行報告,清潔能源轉型将使锂、钴需求至2050年增長500%以上。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國家标準《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GB/T 17766-2020
- 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術語庫:http://www.cgs.gov.cn
- 美國地質調查局《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3》: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3
- 世界銀行《礦物在清潔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報告: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extractiveindustries
礦物資源(又稱礦産資源)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形成的天然物質,賦存于地殼内部或地表,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礦物資源以固态(如鐵礦)、液态(如石油)或氣态(如天然氣)形式存在,是地球演化過程中通過岩漿活動、沉積作用等地質過程形成的非可再生資源。根據國際标準,其開發利用需滿足當前經濟技術條件。
二、主要特征
三、分類體系 根據用途可分為四大類:
現狀與挑戰:全球已知礦産160餘種,其中80餘種被廣泛利用。我國已探明171種礦産,但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綜合)
半開放式麻醉被分析物苯基丙醛不健康的懲戒性懲罰程式校驗臭蟲癢症大張旗鼓電機械定時器多元相關法返回節點費裡爾氏法高度免疫法航行術焊接工藝規程嘩笑角膜上皮幹燥結節間的決斷力昆布多醣擴充鎖定方式臉的臨檢及搜索權膜樣帶青龍衣日常檢查三元組形式閃蒸排出水壓試驗素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