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染色體(autosome)是生物體中除性染色體外的其他成對染色體,在人類遺傳體系中承擔基礎遺傳功能。人類正常體細胞包含46條染色體,其中44條為常染色體(22對),剩餘2條為性染色體(X/Y)。
從遺傳學角度分析,常染色體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臨床醫學中常染色體異常可導緻21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疾病,這些病症多源自減數分裂時的染色體不分離現象(世界衛生組織遺傳病統計報告)。
常染色體(又稱體染色體)是生物體内除性染色體以外的其他染色體,負責攜帶控制生物體絕大多數性狀的遺傳信息。
定義與數量
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編號1-22),剩餘1對為性染色體(X/Y)。常染色體在男性和女性中數量相同,每對包含來自父母各一條的同源染色體。
遺傳功能
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非性别相關的性狀,如身高、血型、代謝功能等。例如,第7號染色體攜帶與囊性纖維化相關的基因,第4號染色體包含亨廷頓病基因。
遺傳規律
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異常與疾病
數目或結構異常會導緻疾病,如:
常染色體不決定性别,而性染色體(XX/XY)直接決定個體性别發育。常染色體疾病無性别傾向,隱性遺傳病在近親結婚時風險顯著增加。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染色體對應的基因或疾病,可參考人類基因組數據庫或遺傳學教材。
暗指的苯并[c]吡啶磁化水電鍍減摩合金短唇分段退焊給予嚴厲的懲處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骨骼外固定術恒流濾波器紅細胞發生不能後上的互補活生生的基本職員進一步的母離子内部設備尿道球腺頻偏詢答機熱浸塗可剝塗層杓申斥的時節實現過程輸出記錄梳狀系帶司廚速端曲線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