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
骨骼外固定術(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是一種骨科手術技術,通過在骨骼内植入鋼針或螺釘,并将其連接到體外的固定支架上,以穩定骨折、矯正畸形或促進骨愈合。該技術允許微調固定角度和長度,適用于複雜骨折、骨不連、骨感染及肢體延長等場景。
英文定義與核心原理: 英文術語“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明确指代“在骨骼外部施加固定裝置”。其核心原理是将固定針(pins)或螺釘(screws)穿透皮膚植入骨折段兩側的骨骼中,再通過體外連接杆(connecting rods)與夾鉗(clamps)構成剛性框架,維持骨骼的力學穩定,同時保留軟組織血供和傷口處理空間。
技術優勢與臨床價值:
權威定義來源參考:
《骨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定義其為“經皮穿針并将針尾固定于體外的支架裝置,以維持骨折複位或矯正畸形的技術”。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将其描述為“A method where pins or screws are inserted into bone fragments and connected to an external frame to stabilize fractures or facilitate reconstruction”。
臨床應用場景舉例:
該技術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并由經驗豐富的骨科醫師實施,以規避針道感染、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症風險。
骨骼外固定術是一種通過外部裝置固定骨折部位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于複位、穩定骨折端并促進愈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骨骼外固定術利用外固定架(如鋼針、螺釘等)穿透皮膚插入骨折段兩側,再通過外部連杆連接固定。這種裝置可施加加壓、牽拉或中和力,幫助骨折端對齊并維持穩定,同時保留軟組織功能。
傳統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
牽引固定
優點:微創、可調節、便于觀察傷口;
缺點:針道感染風險(約30%病例)、局部壓迫性潰瘍、影響日常活動。
如需更具體案例(如胫骨手術步驟),可參考的詳細操作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