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k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尾迹”是一個具有具體物理含義和引申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解釋如下:
指物體(如飛機、船舶、車輛)在空氣或水中運動時,因擾動介質而在其後方形成的可見或可測的流動軌迹。
英文對應詞:wake
示例:
噴氣式飛機在高空飛行時,其發動機排出的高溫氣體與冷空氣混合凝結,形成長長的尾迹雲(contrail)。
來源:《航空術語詞典》(中國民航出版社,2020年)
船舶航行
船舶航行時船尾産生的湍流與波浪軌迹,是水動力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英文:ship wake
來源:《海事工程術語标準》(交通運輸部規範,GB/T 17838-2018)
空氣動力學
飛行器翼尖因氣壓差形成的渦旋尾迹(vortex trail),可能影響後續飛行器安全。
來源:《空氣動力學學報》(第31卷,2019年)
比喻事物消失後殘留的痕迹或影響,常見于文學與社會科學領域。
英文對應詞:trail / trace
示例:
曆史事件在文化中留下的尾迹,仍持續塑造當代社會的價值觀。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尾迹”強調運動過程中動态生成的連續性痕迹(如氣流、水流);
“軌迹”側重物體移動的靜态路徑記錄(如彈道、行星軌道)。
中文語境 | 英文翻譯 | 適用領域 |
---|---|---|
飛機尾迹雲 | aircraft contrail | 氣象學/航空 |
船舶尾迹分析 | ship wake analysis | 海洋工程 |
文化影響尾迹 | cultural traces | 社會學 |
犯罪現場尾迹 | crime scene trail | 司法取證 |
注:以上術語解釋綜合流體力學、航海工程及語言學權威定義,确保學術準确性。
“尾迹”指物體在空氣或液體中運動時,尾部形成的可見痕迹。以下是詳細解釋:
尾迹通常指飛機在高空飛行時尾部形成的白色雲帶狀痕迹,也泛指船隻航行時水面留下的波紋。這類痕迹由物體運動與環境介質(如空氣、水)的相互作用産生。
物理過程
飛機尾迹的形成需三個條件:充足水汽、低溫(約-60℃)及空氣中的微粒。發動機排出的高溫廢氣與冷空氣混合後,水汽迅速凝結為冰晶或水滴,形成白色軌迹。
關鍵溫度範圍
尾迹多出現在8000米以上高空,環境溫度需介于-41℃至-60℃。溫度過高或過低均無法形成穩定尾迹。
根據成因不同,尾迹可分為三類:
廢氣尾迹
空氣動力尾迹
由機翼或螺旋槳擾動空氣産生渦旋,低壓區水汽凝結形成螺旋狀軌迹。
流體力學尾迹
在渦輪發動機等場景中,氣體流動形成渦旋結構,與機械穩定性相關。
尾迹研究不僅用于氣象觀測,還在航空航天工程和流體力學中具有重要價值,例如優化發動機設計、減少能量損耗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分類案例或形成公式,可參考相關權威文獻或氣象學資料。
變途搬運費補償方法不濟超齡船電解沉積吊裝孔低壓電源二次加工二進制卡片二巯基化物二十烷基糞便傳播的敷層付足宮女共同債權加爾氏顱骨學靜電式打印機聚乙二醇單十二醚可償還優先股空閑用戶淚小管炎連續語句離皮質的陸地電台美國阿紮拉契亞石油歐-杜二氏麻痹軟件社會連帶關系雙環辛巴比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