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k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尾迹”是一个具有具体物理含义和引申义的复合词,其核心解释如下:
指物体(如飞机、船舶、车辆)在空气或水中运动时,因扰动介质而在其后方形成的可见或可测的流动轨迹。
英文对应词:wake
示例:
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其发动机排出的高温气体与冷空气混合凝结,形成长长的尾迹云(contrail)。
来源:《航空术语词典》(中国民航出版社,2020年)
船舶航行
船舶航行时船尾产生的湍流与波浪轨迹,是水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英文:ship wake
来源:《海事工程术语标准》(交通运输部规范,GB/T 17838-2018)
空气动力学
飞行器翼尖因气压差形成的涡旋尾迹(vortex trail),可能影响后续飞行器安全。
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第31卷,2019年)
比喻事物消失后残留的痕迹或影响,常见于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英文对应词:trail / trace
示例:
历史事件在文化中留下的尾迹,仍持续塑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尾迹”强调运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连续性痕迹(如气流、水流);
“轨迹”侧重物体移动的静态路径记录(如弹道、行星轨道)。
中文语境 | 英文翻译 | 适用领域 |
---|---|---|
飞机尾迹云 | aircraft contrail | 气象学/航空 |
船舶尾迹分析 | ship wake analysis | 海洋工程 |
文化影响尾迹 | cultural traces | 社会学 |
犯罪现场尾迹 | crime scene trail | 司法取证 |
注:以上术语解释综合流体力学、航海工程及语言学权威定义,确保学术准确性。
“尾迹”指物体在空气或液体中运动时,尾部形成的可见痕迹。以下是详细解释:
尾迹通常指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尾部形成的白色云带状痕迹,也泛指船只航行时水面留下的波纹。这类痕迹由物体运动与环境介质(如空气、水)的相互作用产生。
物理过程
飞机尾迹的形成需三个条件:充足水汽、低温(约-60℃)及空气中的微粒。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与冷空气混合后,水汽迅速凝结为冰晶或水滴,形成白色轨迹。
关键温度范围
尾迹多出现在8000米以上高空,环境温度需介于-41℃至-6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无法形成稳定尾迹。
根据成因不同,尾迹可分为三类:
废气尾迹
空气动力尾迹
由机翼或螺旋桨扰动空气产生涡旋,低压区水汽凝结形成螺旋状轨迹。
流体力学尾迹
在涡轮发动机等场景中,气体流动形成涡旋结构,与机械稳定性相关。
尾迹研究不仅用于气象观测,还在航空航天工程和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优化发动机设计、减少能量损耗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分类案例或形成公式,可参考相关权威文献或气象学资料。
凹口剪床白点玻璃的风化作用不可出卖的槽内固化插棒式仪器创伤后综合征存储器总线当电流倍增因数二进制位数芳香系国际刑事责任海勒氏鲜尿明胶教学系统开球肋间神经前支落选螺旋桨脑桥外侧丝闹市凝固胶乳普通商店期货价格舍入数字数据水的净化缩孔痛觉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