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rner
side
【醫】 latero-; latus
front tooth; incisor
側門牙(lateral incisor)是位于人類牙列中切牙(中門齒)與尖牙之間的恒牙,屬于切牙類牙齒。根據牙科解剖學标準,其編號在通用編號系統中為#7和#10(上颌)、#23和#26(下颌)。作為前牙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門牙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
牙冠呈楔形,切緣較中切牙短約1-2毫米,近中切角較銳利,遠中切角圓鈍。牙根多為單根,長度約為牙冠的1.5倍,常見彎曲現象。上颌側切牙常出現畸形舌側窩或牙中牙等發育異常。
功能特性
主要承擔切割食物的初級咀嚼功能,協助發音(尤其發齒龈音時),并在面部美學中起支撐口角弧度作用。研究顯示其咬合力約為50-70牛頓,低于中切牙但高于尖牙。
臨床意義
約2.3%人群存在先天性側切牙缺失,多見于上颌。種植修複時需注意其牙槽骨厚度通常僅4-5毫米,骨移植成功率約82%。正畸治療中常作為支抗牙使用。
該術語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和《Wheeler's Dent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Occlusion》(Elsevier出版)中均有明确定義。國際牙科聯合會(FDI)将其歸類為12、22、32、42號牙齒,具體編號依據牙位系統不同有所差異。
“側門牙”是口腔醫學中用于描述牙齒位置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側門牙即側切牙,屬于門牙(切牙)的一種。它位于上下颌牙弓中線兩側,緊鄰中切牙(即正門牙),左右各一顆,上下颌共4顆。例如,上颌側切牙位于中切牙和尖牙之間。
側切牙形狀較中切牙略窄小,牙冠呈鏟狀,邊緣較薄,適合切割食物。其牙根較短且單根,表面覆蓋堅硬的牙釉質,有助于保護牙齒磨損。
“側門牙”在口語中常指側切牙,但嚴格醫學分類中,門牙僅包括中切牙和側切牙(共8顆),而尖牙(犬齒)屬于另一類牙齒。古代文獻中“門牙”也偶指軍營門前的牙旗,屬引申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牙齒結構或治療方案,建議參考口腔醫學專業資料。
剝脫性骨炎被膜鼻額溝除鼠達瑪脂端鈴非化學計量化合物共享果類植物的橫紋錄音片貨币市場證券截止衰減器急驟幹燥柯爾莫戈洛夫隨機序列空氣洗淨器氯化矢車菌素内旋轉斜視球海綿體肌全周倒轉裝置認識心理學時鐘隊列雙重過帳睡前的醣原生成作用體溫失調頭上空間透手聽診外科軍醫完全語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