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膽汁酸英文解釋翻譯、石膽汁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ithobilic acid
分詞翻譯:
石的英語翻譯:
rock; stone
【醫】 calculi; calculus; lapis; litho-; petro-; stone
膽汁酸的英語翻譯:
【化】 bile acid
【醫】 acid bile; bile acid
專業解析
石膽汁酸(Cholic Acid),中文也稱膽酸,是膽汁中存在的一種主要初級膽汁酸。它在肝髒中由膽固醇合成,是膽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消化吸收和膽固醇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
一、術語定義與化學本質
- 中文名: 石膽汁酸 / 膽酸
- 英文名: Cholic Acid
- 化學本質: 屬于固醇類化合物,是一種具有24個碳原子的膽汁酸。其分子結構包含一個甾核(環戊烷多氫菲結構)和一條羧酸側鍊,甾核上帶有三個羟基(α-取向:3α, 7α, 12α),是其親水性的主要來源。化學式為 C₂₄H₄₀O₅。
- 分子式: $ ce{C24H40O5} $
- 合成: 在肝細胞中,膽固醇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包括羟化、側鍊氧化斷裂等)合成石膽汁酸和鵝去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等初級膽汁酸。
二、生理功能與作用機制
- 脂肪乳化與消化: 石膽汁酸是強效的兩親性分子(同時具有親水和疏水部分)。分泌入小腸後,它能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張力,将膳食中的脂肪乳化成細小的微滴,顯著增加脂肪酶的作用表面積,促進脂肪(甘油三酯)和脂溶性維生素(A, D, E, K)的消化。
- 脂質吸收: 石膽汁酸與脂肪消化産物(脂肪酸、單酰甘油、膽固醇等)以及磷脂、脂溶性維生素共同形成混合微膠粒(Mixed Micelles)。這種水溶性的複合物結構使得疏水的脂質能夠溶解于腸腔水相環境中,從而順利通過小腸黏膜表面的不流動水層,被腸上皮細胞有效吸收。
- 膽固醇排洩: 肝髒将膽固醇轉化為石膽汁酸并隨膽汁排出,是機體清除多餘膽固醇的主要途徑之一。膽汁酸在腸道的循環利用也調節着肝髒的膽固醇合成速率。
- 膽汁流動: 作為膽汁的主要有機溶質,石膽汁酸及其結合物(通常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形成甘氨膽酸、牛磺膽酸)産生的滲透壓是驅動膽汁分泌和流動(膽汁流)的重要動力。
三、腸肝循環與代謝
- 腸肝循環: 約95%分泌入腸道的石膽汁酸(及其結合物)在回腸末端通過高效的鈉依賴性膽汁酸轉運體(ASBT)被主動重吸收,經門靜脈血返回肝髒,被肝細胞迅速攝取并重新分泌入膽汁。這一高效的循環過程每天約進行6-10次,使有限的膽汁酸池(約3-5克)能夠滿足每日脂肪消化吸收的需求。
- 腸道菌群代謝: 未被重吸收的少量石膽汁酸(約5%)進入結腸,被腸道厭氧菌代謝。其主要代謝方式是7位脫羟基,生成次級膽汁酸——脫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 DCA)。DCA可被部分重吸收并加入腸肝循環。
四、醫學與臨床意義
- 肝膽疾病: 血清總膽汁酸(TBA)水平(包含石膽汁酸)是反映肝膽功能靈敏的指标。肝細胞損傷(如肝炎、肝硬化)、膽汁淤積(如膽道梗阻)時,肝髒處理膽汁酸能力下降,導緻血清膽汁酸濃度升高。
- 治療應用: 石膽汁酸本身并非常用藥物,但其衍生物或類似物有應用。例如,熊去氧膽酸(UDCA)用于治療某些膽汁淤積性肝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和膽固醇性膽結石的溶解。鵝去氧膽酸(CDCA)也曾用于溶石治療。
- 膽結石形成: 當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或膽汁酸/磷脂比例降低時,膽固醇易析出結晶形成結石(膽固醇性膽結石)。維持足夠的膽汁酸池對于防止膽固醇結石形成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 基礎生化與生理: Alberts B,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 Garland Science. (涵蓋膽汁酸合成、功能基礎理論)
- 肝膽生化與病理: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版教材 / Burtis CA, Ashwood ER, Bruns DE. 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詳細闡述膽汁酸代謝、腸肝循環及臨床意義)
- 膽汁酸與消化生理: Johnson LR.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8th ed. Mosby. (解釋膽汁酸在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機制)
- 肝膽病學: Boyer TD, Manns MP, Sanyal AJ. Zakim and Boyer's Hepatology: A Textbook of Liver Disease. 7th ed. Elsevier. (涉及膽汁酸在肝膽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石膽酸(Lithocholic Acid,簡稱LCA)是一種次級膽汁酸,屬于膽汁酸家族的重要成員。以下從定義、結構、功能及醫學意義等方面進行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來源
石膽酸是次級膽汁酸的一種,由初級膽汁酸(如鵝脫氧膽酸)在腸道内經細菌作用脫羟基生成。它天然存在于高等脊椎動物的膽汁中,也是人體膽固醇代謝的終産物之一。
二、結構與特性
- 化學結構:分子含親水基團(如羟基)和疏水基團(類固醇環),形成兩親性結構,具有強界面活性。
- 溶解性:相較于初級膽汁酸,石膽酸水溶性較低,更易與脂類結合。
三、生理與藥理作用
- 消化功能:作為膽汁成分,輔助乳化脂肪,促進脂類消化吸收。
- 代謝調節:參與膽固醇代謝平衡,抑制膽固醇結石形成。
- 特殊活性:
- 抗腫瘤:選擇性抑制乳腺癌細胞增殖;
- 酶抑制:對哺乳動物DNA聚合酶活性有選擇性抑制作用。
四、醫學意義
- 疾病關聯:膽汁酸代謝異常(如石膽酸水平變化)可能與肝炎、肝硬化、膽結石等疾病相關。
- 臨床檢測:石膽酸含量是評估肝髒功能的重要指标,尤其在肝膽疾病診斷中具有參考價值。
五、與其他膽汁酸的關系
膽汁酸分為初級(如膽酸、鵝脫氧膽酸)和次級(如石膽酸、脫氧膽酸)兩類。石膽酸作為次級膽汁酸,其生成依賴腸道菌群對初級膽汁酸的轉化。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檢測指标或疾病關聯細節,建議結合臨床檢查并咨詢專業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愛迪生分布系統被告方本條不對稱原子代替單純咽痛大氣療法訂貨個體形成區龜裂殺菌素互軸誤差交貨收據靜脈造影片可抑制字符幀跨國的掠奪者鹵黴素碼元同步鎳基熒光顔料彩色複合電鍍層盆筋膜腱弓噴亭酸桑德邁爾偶氮反應十二指腸液試映酸僵天然物統計設計瞳孔括約肌脫胎換骨吐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