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hermionic activity
thermion
【化】 thermion
【醫】 thermion
【化】 activity; activity series
熱離子活度(Thermionic Activity)是物理化學與電子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物質在受熱時發射電子的能力強度,通常用于描述金屬或半導體材料的熱電子發射特性。其核心概念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熱離子效應(Thermionic Emission)
指材料受熱後,内部電子獲得足夠動能克服表面勢壘(功函數),逸出材料表面形成電流的現象。例如真空管陰極加熱後發射電子流。
活度(Activity)的物理意義
在熱離子語境中,"活度"表征材料發射電子的有效效率,受材料功函數、溫度及表面狀态影響。活度越高,單位面積發射電流密度越大,遵循理查德森-杜什曼方程(Richardson-Dushman equation):
$$ J = A T e^{-W/kT} $$
其中 ( J ) 為電流密度,( A ) 為材料常數,( W ) 為功函數,( k ) 為玻爾茲曼常數。
材料功函數(Work Function)
功函數越低(如铯塗層陰極 ( W approx 1.6 , text{eV} )),電子越易逸出,活度越高。參考《表面物理手冊》(Handbook of Surface Science, Elsevier, 2012)對金屬/半導體功函數的系統分析。
溫度依賴性
活度隨溫度指數級增長,但過高溫度可能導緻材料蒸發。NASA技術報告指出,鎢陰極在2000K時活度較1500K提升兩個數量級(NASA CR-135174, 1977)。
表面改性技術
氧化物塗層(如BaO-SrO陰極)可降低有效功函數。IEEE《電子器件彙刊》研究證實,納米結構表面可使活度提升300%(IEEE Trans. Electron Dev., 65(6): 2312, 2018)。
真空電子器件
熱陰極(如行波管、磁控管)依賴高活度材料實現微波放大,參見《真空電子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第4章。
能量轉換系統
熱離子發電器(Thermionic Converter)将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美國能源部報告評估其航天器應用潛力(DOE/NE-0082, 2019)。
材料表征手段
掃描熱離子顯微鏡(STIM)通過局域活度測量分析表面缺陷,見《應用物理評論》方法論綜述(Appl. Phys. Rev. 7, 021402, 2020)。
離子活度是物理化學中的重要概念,指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有效濃度,反映了離子實際參與化學反應或電化學過程的能力。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離子活度(α)與濃度(c)的關系為: $$ α_i = γ_i cdot c_i $$ 其中:
活度系數的作用
活度系數是熱力學修正因子,用于将理想溶液理論擴展至真實溶液。當溶液無限稀釋時,離子間相互作用趨近于零,此時γ→1,活度等于濃度。
非理想性來源
實際溶液中,離子間的靜電作用、溶劑化效應等因素導緻離子“活性”降低,需通過γ校正濃度,使熱力學公式(如能斯特方程)仍適用。
“熱離子活度”并非标準術語,可能指高溫下離子的活度特性。溫度升高通常會增加離子動能,減弱靜電作用,可能導緻γ趨近于1,但具體需結合體系分析。
阿費利斯氏麻痹按鈕薄片的必撲補充法令不定期報告不連續函數澄清段單面絨布遞送人非那根管切開術緩沖對換交叉偏盲經常的收益計算機控制加工系統急性上行性脊髓麻痹開立新帳流電尼特效應排出性龈炎旁門清潔膏氣體電子學三碘化鋁三元共聚物收支憑證數字命令語言同床者托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