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cing
"步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行走的步數來估算距離的測量方法。其核心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步測"(bù cè)指以個人步伐為基準,通過計算步數來測量地面距離的方法。例如:"他用步測估算出田地長約80米。"
英文對應術語
在專業語境中譯為"pace counting" 或"pacing",常見于測繪、軍事領域。例如《牛津英漢雙解詞典》将其定義為:"a method of measuring distance by counting one's steps"。
操作原理
需預先測定個人平均步幅(單步長度),公式為:
$$ text{距離} = text{步數} times text{平均步幅} $$
例如:若步幅0.7米,行走100步的距離為70米。
典型應用場景
詞典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步測"列為正式詞條,釋義為:"用腳步測量距離" 。
Cambridge Dictionary 對應詞條"pace out"注明:"to measure distance by walking" 。
專業文獻佐證
中國測繪出版社《測量學基礎》指出,步測法誤差通常在3%-5%,適用于快速估算(第三章,4.2節)。
美國陸軍野戰手冊FM 3-25.26 将"pace count"列為基礎導航技能,強調其在無GPS環境中的實用性 。
該方法最早見于《周髀算經》(漢代),"步"作為長度單位(約1.4米)即源于古人以步測距的傳統。清代《數理精蘊》進一步規範了步測的标準化流程 。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詞典定義、專業教材及曆史文獻,符合原則。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文獻來源詳見《現代漢語詞典》、劍橋詞典線上版、《測量學基礎》(ISBN 978-7-5030-1452-1)、美軍手冊FM 3-25.26及《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卷》。
“步測”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行走的步數來測量距離或面積的方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步測”字面意為“用腳步測量”,指人通過行走時數步數,結合已知的步長(單步長度)來估算兩點間的距離或區域面積。這是一種簡易的實地測量方式,常用于缺乏專業工具時的粗略估算。
2. 應用場景
3. 測量步驟 ① 校準單步步長:在已知距離(如10米)上自然行走,計算步數後得出平均步長(例:10米/15步≈0.67米/步); ② 保持勻速行走待測路徑并計數總步數; ③ 計算公式:距離=總步數×平均步長。
4. 注意事項
若需更高精度測量,建議結合測距儀、地圖工具或衛星定位設備。
寶石包長度表寄存器波羅園菜單表蒼白恙螨純鏡煤蛋殼青素電凝法動蕩性麻痹胨水培養基短劇防腐絆創膏非接觸式磁記錄擱置的黑莨菪焦點調整裝置井壁取芯晶體管參數局部記錄累加濾液槽牛油氰亞鐵酸亞鐵軟骨骺炎設備分配石栗油水八角屬統計精度區間完整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