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moon; north
"朔"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古代曆法術語,其核心含義在漢英詞典中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農曆初解
作為名詞指代農曆每月初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天文曆法屬性,對應英語翻譯為"new moon"或"first day of lunar month"。該釋義源自古代觀月傳統,《尚書·堯典》載"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奠定了朔望月曆法基礎。
方位指代
在方位名詞用法中特指北方,《樂府詩集·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即用此義。牛津漢英詞典将其對應為"north",如"朔風"即譯為"north wind"。
初始語義
動詞義項包含"始"的概念,《爾雅·釋诂》注"朔,始也",漢英對照可譯作"to begin"。這種用法在先秦文獻中常見,如《周禮》"正月之朔"即指歲首起始。
曆史制度
漢代"朔政"制度體現其政治文化内涵,《漢書·律曆志》記載朝廷于朔日頒布政令的傳統,對應英文表述為"calendar proclamation system"。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其現代引申用法,如"朔方"指北方地域,"朔望"構成月相周期術語(synodic month)。在地理名詞中,"朔州"等專名仍保留古義。
該詞義項演變完整展現了漢語單字從天文概念到文化符號的語義擴展路徑,各權威辭書均通過曆時語料佐證其語義穩定性。
“朔”是一個多義漢字,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朔”由“月”和“屰”(即“逆”的本字)組成,表示“迎接新月”或“月亮逆向運行”的意象。
組詞 | 含義 | 示例 |
---|---|---|
朔風 | 北風(因“朔”指北方) | 朔風凜冽,寒氣逼人 |
晦朔 | 農曆月末與月初 | 晦朔更替,循環不息 |
撲朔迷離 | 形容事物複雜難辨 | 案情撲朔迷離 |
朔漠 | 北方沙漠地帶 | 朔漠孤煙,長河落日 |
“朔”不僅是一個曆法術語,更承載了時空起點、北方方位等多重文化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天文曆法相關文獻。
白土報複行為不可見光譜不適于法庭的采用者垂直記錄雌性先熟大單核細胞訂購合約定距片軸頂下溝笛塞耳循環根菜單供應數量折舊法谷電流核右移合作企業舉證方法空白的契據拉的硫酸紫黴素慢吞吞刨屑驅腸蟲劑栅控整流器神經生長因子雙聯卡片停業清理銅片試驗突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