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見光譜英文解釋翻譯、不可見光譜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invisible spectrum
【醫】 invisible spectra
分詞翻譯:
不的英語翻譯:
nay; no; non-; nope; not; without
【醫】 a-; non-; un-
可見光譜的英語翻譯:
【化】 visible spectrum
【醫】 chromatic spectrum; visible spectra
專業解析
不可見光譜(Invisible Spectrum)指電磁波譜中人眼無法直接感知的部分,其波長範圍通常位于可見光(380-780納米)之外。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定義,不可見光譜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 紅外輻射(Infrared Radiation,波長780納米-1毫米):德國物理學家威廉·赫歇爾于1800年通過棱鏡實驗首次發現。紅外線具有熱效應,現代技術中廣泛應用于夜視設備(如FLIR Systems研發的紅外熱像儀)和遙感探測。
- 紫外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長10-380納米):由英國科學家約翰·裡特爾在1801年發現。紫外線可引發熒光效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将其應用于醫療消毒和光固化技術。
不可見光譜的研究對現代科技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微波輻射(波長1毫米-1米)進行宇宙背景輻射探測,而X射線(波長0.01-10納米)在醫學影像領域通過康普頓散射原理實現人體組織成像。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電磁波譜測量标準為相關應用提供了基準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不可見光譜是指人眼無法直接感知的電磁波範圍,其波長通常位于可見光(400-700納米)之外,可分為短波長和長波長兩大類。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不可見光譜包含所有不被人類視網膜識别的電磁波波段。這類光譜的能量和特性與可見光不同,需要通過特殊儀器檢測(如紅外傳感器、紫外線探測器等)。
2.主要類型與特性
-
短波長不可見光
- 紫外線(10-400納米):能量較高,可引發熒光效應,應用于消毒(如紫外線燈)和物質分析。
- X射線(0.01-10納米):穿透性強,用于醫學成像和天文觀測。
- γ射線(<0.01納米):來自核反應或宇宙射線,用于癌症治療和天體物理研究。
-
長波長不可見光
- 紅外線(700納米-1毫米):具有熱效應,應用于夜視儀、遙控器和熱成像技術。
- 微波(1毫米-1米):用于通信(如Wi-Fi)和微波加熱。
- 無線電波(>1米):覆蓋廣播、雷達和天文射電望遠鏡。
3.應用場景
- 醫療領域:X射線檢查、紫外線消毒。
- 通信技術:無線電波傳輸信號、紅外遙控。
- 科學研究:天文觀測(如紅外望遠鏡探測星雲)、物質成分分析(光譜儀)。
4.科學意義
不可見光譜揭示了電磁波的多樣性,擴展了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認知邊界,例如通過紅外成像觀察熱量分布,或通過射電波探索宇宙起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