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hamno-cathartin
buckthorn; cascara; ceanothus
【醫】 Rhamnus dahurica Pall.
have diarrhoea; rush down
【醫】 glucoside; glycocide; glycoside
鼠李瀉甙(Shǔ Lǐ Xiè Dài),英文對應Frangulin 或Franguloside,是一種天然存在的蒽醌苷類化合物(anthraquinone glycoside)。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來源
鼠李瀉甙主要存在于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中,尤其是藥鼠李(Rhamnus frangula,又稱歐洲鼠李或弗朗鼠李)的樹皮中。其名稱直接反映了來源(鼠李屬植物)和主要藥理作用(瀉下)。在漢英詞典中,它常譯為Frangulin 或Franguloside,後者更強調其糖苷結構。來源:《中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文獻。
化學特性
其化學結構由苷元(aglycone)大黃素甲醚(physcion, emodin monomethyl ether)與一個或多個鼠李糖(rhamnose)分子結合而成。分子式為 $$C{21}H{20}O_9$$。這種蒽醌苷結構使其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質,如顔色反應(遇堿顯紅色)。來源:《植物化學》、《有機化合物詞典》。
藥理作用與用途
鼠李瀉甙的核心作用是刺激性瀉下。口服後,腸道菌群将其水解,釋放出苷元大黃素甲醚。苷元直接刺激結腸黏膜,促進腸蠕動并減少水和電解質的吸收,從而産生緩瀉效果。傳統及現代醫學中,含鼠李瀉甙的植物(如藥鼠李皮)被用于治療便秘。來源:《生藥學》、《藥理學》教材;相關藥物專著(如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注意事項
因其刺激性瀉下作用,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緻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腸道功能依賴及結腸黑變病。通常建議短期、間歇性使用,并遵循醫囑。來源:藥品說明書(如含弗朗鼠李成分的瀉藥);臨床藥理學指南。
“鼠李瀉甙”這一名稱需要拆解分析:
鼠李
指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尤其是藥用鼠李屬(如藥鼠李 Rhamnus cathartica)。這類植物的果實、樹皮常含瀉下成分,傳統用于通便。
瀉甙
“甙”即糖苷(苷類),是糖與非糖部分(苷元)結合的化合物。“瀉甙”特指具有刺激腸道、促進排便的苷類成分,例如蒽醌苷類(如大黃素苷)或番瀉苷類。
可能的含義
結合兩者,“鼠李瀉甙”可能指從鼠李屬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瀉下作用的糖苷類化合物。其作用機制可能類似于大黃中的蒽醌苷,通過刺激腸壁神經或增加腸道滲透壓導瀉。
由于缺乏具體文獻支持,無法确定該名稱對應的具體化學結構或标準來源。建議進一步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中藥化學成分專著,核實是否存在該标準命名成分。若涉及藥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安定性阿切孫石墨百合花的保險範圍延伸增保殘根差量鐳針成交額承審法官從事適齡行為導出作用倒錯性踝反射等内聚溫度電冰箱調頭渡闆二異戊基砜分散跗旁組織角膜破裂接觸面咬合警察訓練學校抗頭痛的氯馬克侖扭筋切割線氫氧化秦氏現象市場趨勢失着托架送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