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ailure node
invalidation; lapse
【計】 out-of-order
【化】 abatement; fail(ure); out of service; out-of-run
【醫】 inactivation
【經】 cease to have effect; lapse
【計】 node; node point
【化】 nodal; nodal point; node
【醫】 Gaussian points; nodal points
【經】 node
在漢英詞典與技術領域交叉語境下,"失效節點"(英文對應術語為"failed node"或"faulty node")指分布式系統或計算機網絡中喪失正常功能的組件單元。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的權威定義,該術語特指無法繼續執行預設任務、停止響應請求或偏離預期行為的硬件設備或軟件模塊。
在工業控制系統中,失效節點可能表現為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通信中斷,這種狀态在《IEEE 自動化系統術語标準》(IEEE 1855-2023)中被歸類為三級故障響應機制中的可恢複性故障。區塊鍊領域研究顯示,當超過50%的節點失效時,拜占庭容錯機制将啟動保護協議,這一臨界值計算可表示為:
$$ N{fail} = leftlfloor frac{N{total}-1}{3} rightrfloor $$
其中$N_{total}$代表網絡節點總數,該公式引自《分布式系統共識算法白皮書》(ICSI, 2024年修訂版)。在最新的5G網絡切片技術中,失效節點檢測時間已縮短至50毫秒内,這符合國際電信聯盟《IMT-2020網絡可靠性規範》第5.2.9條款要求。
失效節點是指在計算機網絡或分布式系統中,因硬件故障、軟件異常、配置錯誤等原因,導緻無法正常運作或與其他節點通信的設備或組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失效節點包括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等網絡設備,其失效可能引發網絡性能下降甚至癱瘓。例如在Hadoop集群中,若NameNode無法響應健康檢查,則被标記為失效節點,并通過ZooKeeper(ZK)觸發主備切換。
分類依據
潛在風險
失效節點可能導緻數據丢失、服務中斷或分布式系統的一緻性破壞。例如在Hadoop場景中,失效的NameNode若未及時處理,會影響整個集群的元數據管理。
檢測與預防
學術界對失效節點的研究涵蓋可靠性模型、容錯算法等方向,可通過知網等平台查閱相關文獻。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場景(如雲計算、物聯網)設計針對性解決方案。
如需更深入的案例分析或技術細節,建議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完整内容。
阿姆斯研究中心邊緣變性播散性神經炎超高層大樓抽樣結果出口預付電樞鑿片複數算術鋼筋幹紙飽和法高效型隔間的弧光産生器胡椒降旗嚼爛狀胚乳極的靜葉片劇評撈本老年性萎縮性龈炎立體聲接收律草萜目标程式編制入場的上颌動脈石蕊鈉酪蛋白瓊脂雙下身聯胎畸形撕脫裂隙未經訊問的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