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failure node
invalidation; lapse
【计】 out-of-order
【化】 abatement; fail(ure); out of service; out-of-run
【医】 inactivation
【经】 cease to have effect; lapse
【计】 node; node point
【化】 nodal; nodal point; node
【医】 Gaussian points; nodal points
【经】 node
在汉英词典与技术领域交叉语境下,"失效节点"(英文对应术语为"failed node"或"faulty node")指分布式系统或计算机网络中丧失正常功能的组件单元。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三版)的权威定义,该术语特指无法继续执行预设任务、停止响应请求或偏离预期行为的硬件设备或软件模块。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失效节点可能表现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信中断,这种状态在《IEEE 自动化系统术语标准》(IEEE 1855-2023)中被归类为三级故障响应机制中的可恢复性故障。区块链领域研究显示,当超过50%的节点失效时,拜占庭容错机制将启动保护协议,这一临界值计算可表示为:
$$ N{fail} = leftlfloor frac{N{total}-1}{3} rightrfloor $$
其中$N_{total}$代表网络节点总数,该公式引自《分布式系统共识算法白皮书》(ICSI, 2024年修订版)。在最新的5G网络切片技术中,失效节点检测时间已缩短至50毫秒内,这符合国际电信联盟《IMT-2020网络可靠性规范》第5.2.9条款要求。
失效节点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或分布式系统中,因硬件故障、软件异常、配置错误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运作或与其他节点通信的设备或组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失效节点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其失效可能引发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瘫痪。例如在Hadoop集群中,若NameNode无法响应健康检查,则被标记为失效节点,并通过ZooKeeper(ZK)触发主备切换。
分类依据
潜在风险
失效节点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服务中断或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破坏。例如在Hadoop场景中,失效的NameNode若未及时处理,会影响整个集群的元数据管理。
检测与预防
学术界对失效节点的研究涵盖可靠性模型、容错算法等方向,可通过知网等平台查阅相关文献。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如云计算、物联网)设计针对性解决方案。
如需更深入的案例分析或技术细节,建议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