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條約參加國英文解釋翻譯、條約參加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treaty participant

分詞翻譯:

條約的英語翻譯:

pact; treaty
【法】 treaty

參加國的英語翻譯:

【法】 acceding state; participant state

專業解析

條約參加國(Treaty Participating State)指通過法定程式正式加入并受國際條約約束的主權國家。根據《牛津法律詞典》的定義,條約參加國需完成籤署、批準或加入等程式,并承擔條約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方面:

  1. 法律身份确認

    條約參加國需通過書面文件(如批準書或加入書)向條約保存機關提交正式承諾,例如《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2條明确"批準"是确立國家同意受條約約束的行為。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指出,此類國家在國際法上具有"條約締約國"(Contracting State)的完整法律地位。

  2. 權利義務範圍

    參加國的權利義務覆蓋條約生效後的全周期,包括履行條約義務、參與條約機構會議、接受履約審查等。聯合國條約數據庫顯示,例如《巴黎協定》的參加國需定期提交國家自主貢獻報告。

  3. 生效條件差異

    部分條約允許國家在籤署後即成為"臨時適用國",但完整權利義務需經國内立法機構批準。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曾分析,美國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參加國"身份因未獲參議院批準而處于特殊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條約參加國”指通過籤署、批準或加入等方式,正式成為某一國際條約成員并受其約束的主權國家。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法律地位
    指以書面形式締結條約并自願承擔條約義務的國家,包括:

    • 原始締約國:直接參與條約起草和籤署的國家(如《聯合國憲章》的51個創始籤署國);
    • 加入國:條約生效後通過法定程式加入的國家(如《巴黎協定》後續籤署國)。
  2. 權利義務

    • 需按照條約規定履行義務(如裁軍類條約須定期提交履約報告);
    • 享有條約賦予的權益(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享受最惠國待遇);
    • 退出時須遵循條約規定的程式(如《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56條要求提前12個月通知)。
  3. 與相關概念區别

    • 籤署國:僅完成籤字但未完成國内批準程式的國家,此時條約對其無約束力;
    • 保留國:雖加入條約但對部分條款聲明保留的國家;
    • 觀察員國:參與條約會議但未正式加入的國家(如部分非世貿成員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會議)。

需要說明的是,國際條約的最終執行效力仍取決于各國國内法轉化程度,例如中國在加入《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時需通過立法程式落實具體條款。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克托賽羅伊丁薄葉内溝編址寄存器布爾德合成草的蟾蜍去氧膽酸從契約多染細胞增多二苯酰附樣品的要約高次系統航标艇回洗精氨基琥珀酸卡-别二氏紋菱腦溝利潤改善計劃和執行情況評價粒性白細胞蘿蔔屬鎂鐵青石棉美遠志流浸膏面心地方點格耐曬桃紅色澱染色反應商業用語圖表法完全群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