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ranular leukocytes; granulocyte
粒性白細胞(Granulocytes)是白細胞的重要亞類,其名稱源于細胞質内含有明顯的顆粒結構(拉丁語“granulum”指“小顆粒”,希臘語“kytos”指“細胞”)。根據顆粒染色特性和功能,粒性白細胞分為三類: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
占粒性白細胞的70%,通過吞噬作用清除細菌和真菌感染,是急性炎症反應的核心參與者。其生命周期約5-90小時,成熟後細胞核呈分葉狀(通常2-5葉)。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s)
占比小于5%,顆粒含堿性蛋白,可殺傷寄生蟲并調控過敏反應。其表面受體IgE參與哮喘等免疫性疾病的發展。
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s)
占比不足1%,釋放肝素和組胺,介導過敏反應和抗凝血過程。與肥大細胞共同參與I型超敏反應。
臨床意義:外周血粒性白細胞計數異常可提示感染(如中性粒細胞增多)、過敏或寄生蟲感染(如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及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造血功能評估中,粒系細胞成熟度是重要指标。
粒性白細胞(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重要類型,具有以下特征和功能:
粒性白細胞因胞質内含有染色顆粒而得名,屬于白細胞中的顆粒白細胞類。根據顆粒染色特性分為三類:
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
• 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升高(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 寄生蟲感染時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加
• 過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見各類粒細胞異常
在骨髓中生成,存活周期約7小時至數天。正常成人每天産生約1×10¹¹個中性粒細胞,死亡細胞通過脾髒清除。
注:當血常規檢測顯示粒細胞異常時,需結合其他指标綜合判斷病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