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度器英文解釋翻譯、調度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dispatcher
分詞翻譯:
調度的英語翻譯:
attemper; dispatch
【計】 dispatch; scheduling
器的英語翻譯: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醫】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調度器(英文:Scheduler)是操作系統或分布式系統中的一個核心組件,負責管理和分配系統資源(主要是中央處理器CPU時間),決定哪些進程(Process)或線程(Thread)在何時使用CPU執行任務。其核心目标是優化系統整體性能,包括提高CPU利用率、保證公平性、減少響應時間或滿足特定任務的實時性要求。
一、核心功能與定義
調度器的主要職責是執行進程調度(Process Scheduling)。當系統中有多個進程處于就緒狀态(Ready State)競争CPU資源時,調度器根據預定的調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選擇一個最合適的進程,将CPU控制權分配給它。這個過程稱為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調度器需要高效地完成選擇,因為頻繁或低效的切換本身會消耗系統資源(每次切換可能耗時數微秒到毫秒級)。
二、關鍵調度類型
根據系統類型和目标,調度器可分為幾類:
- 長期調度器(作業調度器):決定哪些作業(Job)從外存(如硬盤)被加載到内存變為就緒進程,控制内存中進程的并發度。
- 中期調度器:主要用于挂起(Suspend)或激活(Resume)進程,在内存緊張時将進程移出内存(交換到外存),需要時再換入,平衡系統負載。
- 短期調度器(CPU調度器):這是最核心、運行最頻繁的調度器。它直接負責在就緒隊列中選擇下一個運行的進程/線程,進行CPU分配。其調度算法的選擇(如先來先服務FCFS、最短作業優先SJF、輪轉RR、優先級調度、多級反饋隊列MLFQ等)對系統性能(吞吐量、周轉時間、響應時間)有決定性影響。
三、應用場景
調度器無處不在:
- 操作系統内核:如Linux内核的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調度器,Windows的調度器。
- 編程語言運行時:如Go語言的Goroutine調度器,Java虛拟機的線程調度器。
- 數據庫系統:管理并發查詢任務的執行順序。
- 雲計算/分布式系統:在集群中調度計算任務到不同的物理或虛拟機器上執行(如Kubernetes調度器、YARN調度器)。
- 實時系統:使用特定的實時調度算法(如RMS-單調速率調度、EDF-最早截止期優先)保證關鍵任務在嚴格時限内完成。
四、權威定義參考
-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将調度定義為“在計算系統中,為滿足特定目标(如最小化延遲、最大化吞吐量或滿足截止時間)而對任務或作業分配給資源(如處理器、通信鍊路)的過程”。 (來源: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 需通過機構訪問或在IEEE官網檢索相關标準/論文,例如标準ISO/IEC/IEEE 24765:2017中對"Scheduling"的定義)
- ACM(國際計算機學會)數字圖書館:收錄了大量關于操作系統調度算法的經典論文和研究,提供了調度器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性能分析。 (來源:ACM Digital Library - 例如搜索關鍵詞 "CPU scheduling", "process scheduler")
- Linux内核文檔:詳細描述了其CFS等調度器的設計原理、配置和實現細節,是理解現代操作系統調度實踐的權威技術資料。 (來源:Linux Kernel Documentation, Scheduling Policies)
- Microsoft Windows文檔:闡述了Windows内核調度器的機制,包括優先級、時間片、處理器關聯性等概念。 (來源:Microsoft Learn - Windows Internals: Thread Scheduling)
- 操作系統經典教材:如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 Greg Gagne所著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操作系統概念)對進程調度有系統講解。 (來源:各大出版社如Wiley)
- Wikipedia (維基百科):提供"Scheduling (computing)"詞條,概述了調度的基本概念、類型和常見算法,并附有大量參考文獻。 (來源:Wikipedia - Scheduling (computing))
網絡擴展解釋
調度器(Scheduler)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于管理和分配資源的組件,其核心目标是通過合理協調任務執行順序,提升系統效率、公平性和響應速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調度器的定義與作用
調度器廣泛存在于操作系統、數據庫、分布式系統等領域,主要功能包括:
- 資源分配:決定任務(如進程、線程、請求)何時使用CPU、内存等資源。
- 任務排序:根據優先級、依賴關系或時間約束安排執行順序。
- 負載均衡:在分布式系統中分配任務以避免單點過載。
- 響應優化:通過動态調整策略減少延遲或提高吞吐量。
2. 常見調度器類型
(1)操作系統調度器
- 長期調度器:控制進程進入内存的資格(如啟動新程式時)。
- 短期調度器(CPU調度器):決定就緒隊列中哪個進程獲得CPU時間,常用算法:
- 先來先服務(FCFS):按到達順序執行,簡單但可能導緻“護航效應”。
- 最短作業優先(SJF):優先執行預計耗時短的任務,優化平均等待時間。
- 輪轉調度(Round Robin):按時間片輪流分配CPU,保障公平性。
- 多級反饋隊列:結合優先級和時間片,動态調整任務隊列。
(2)數據庫查詢調度器
優化SQL執行順序,減少I/O和鎖競争。例如,優先執行高選擇性查詢以縮小數據集。
(3)分布式調度器
如Kubernetes調度器,将容器分配到合適節點,考慮資源餘量、親和性等約束。
3. 調度算法的核心指标
- 吞吐量:單位時間完成任務數。
- 響應時間:任務提交到首次執行的時間。
- 公平性:避免某些任務長期饑餓。
- 資源利用率:最大化CPU、内存等使用效率。
4. 實際應用場景
- 實時系統:硬實時調度(如航空航天)需嚴格滿足截止時間。
- 雲計算:AWS Lambda等按需分配計算資源。
- 編程框架:如Go語言的Goroutine調度器,通過多線程複用減少協程切換開銷。
5. 調度器的挑戰
- 動态環境適應:任務需求可能隨時間變化(如突發流量)。
- 多目标權衡:公平性與效率常需折中。
- 分布式協調:跨節點調度需處理網絡延遲和一緻性。
總結來看,調度器是系統高效運行的“指揮中心”,其設計需結合場景需求選擇合適策略。若需深入特定算法(如CFS完全公平調度器)或領域應用,可進一步查閱操作系統或分布式系統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草酰3,4-己二酮二酸腸動描記器穿孔卡片區樗酸磁盤隘口大菟絲子抵押銷貨第一掌骨縱折感覺阈高鐵氰基跟蹤流光木瓜過期的貸款抵押品保管費環己哌啶激憤的梨莓汁馬雷夏耳氏結核菌素鈕孔式切開膿性虹膜炎歐洲貸币存款鉛末氫化奎甯氣味論三角電路上半年勢必倒黴實得差異數學控制方式胎糞性腸梗阻完全易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