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书的意思、令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书的解释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宋书·礼志二》:“其时皇太子监国,有司奏仪注……若拜詔书除者,如旧文;其拜令书除者,‘令’代‘制詔’,餘如常仪。”《南史·王规传》:“﹝ 王规 ﹞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书是古代中国官方文书的特定类别,其核心含义指由君主或官府颁布的正式命令性文件。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令"意为法令、政令,"书"指书面公文,两者结合构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文书。在历史文献中,令书可分为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帝王诏令,如《唐六典》记载的"制书""敕书";二是官府下行文书,常见于秦汉简牍中的"令书"实物;三是特定领域的专项法令,例如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录的农业管理令书。

该词汇的权威性体现在其制度化的文书体系。《周礼·春官》已明确记载令书的分类标准,汉代进一步规范了令书的格式与颁发流程。现代古文书学研究显示,令书在秦汉时期形成固定程式,包含发文机构、事由、命令内容和签署日期四大要素,这种标准化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非官方文书。

从语言构成角度分析,"令书"属于偏正结构的合成词。《说文解字》释"令"为"发号也",强调其权威性;"书"在甲骨文中象形为手持笔书写,引申为正式记录。二者组合准确体现了此类文书的核心特征:以书面形式承载的强制性政令。

网络扩展解释

“令书”是一个古代文书术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太子发布的书面命令,与皇帝的诏书相区别。例如《宋书·礼志二》记载,太子监国时,官员需按特定礼仪接令书,用“令”代替“制诏”作为文书开头。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使用主体
    专属于皇太子,常见于太子监国或代理朝政时期(如南北朝)。例如《南史·王规传》记载,太子曾通过令书赏赐东宫官员。

  2. 文书性质
    具有官方权威性,用于政务指令、官员任命等正式场合,格式与诏书类似但等级次之。

三、与现代术语的对比

古代“令书”类似现代行政体系中的部门级正式公文,而“诏书”则相当于国家最高级别的行政命令。

四、补充说明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籍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宋书》《南史》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笔虎宾饯日月筹建储后登庸纳揆杕栗帝台犊角茧二惠竞爽冯国璋風凉人分磔附敌腹枵匄闲宫市公素关请寒锡黑色金属吼駡黄猩子简当践礼脚灯焦面王进策津筏谲委课金浪子例案两许灵能六尺马力心緑汪汪梅润名伦牛酪乾顾歧路亡羊缺席趋侍嚷刮宂句儒学商蕀爽脱宋文鉴宿憾谈风擿举腲腇文颂详案相抵闲瞧笑青吟翠笑耍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