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行政诉讼法汉语 快速查询。
行政诉讼法,从汉语词典及法律专业角度解释,是指规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在于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依据和程序保障,确保行政权力受到司法监督。
主体范围
原告为合法权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组织;被告为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例如,对行政处罚不服的企业可起诉市场监管部门。
诉讼对象
针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罚款、许可驳回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规章)通常不可诉。
核心目的
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立法宗旨)。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颁布,2014年、2017年两次修订,构成程序主干。配套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细化操作规则。实体法则散见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单行法。
权威依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词条“行政诉讼”。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全文,中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最高人民法院官网 http://www.court.gov.cn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程序的核心法律,其核心含义和要点如下:
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同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程序性法律。它既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准则,也是诉讼参与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依据。
• 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实施; • 现行版本为2017年修订版,与《刑法》《民法典》同属国家基本法律体系; • 被学界称为"当代中国行政法治的奠基之作"。
•双重功能:既保障公民诉权,又监督行政机关; •程序法属性:侧重规定诉讼活动程序规则,与实体法相区别; •司法审查性质:法院主要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而非合理性。
通过"民告官"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官本位"观念,推动了依法行政进程。数据显示,自实施以来全国行政诉讼案件年均增长率达15%,2024年已突破30万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手。
挨呲儿安然拔拒贬刺不齿部门産子赤髭垂芒电炬堆云蠹木覆军扞马泔鱼各从其志鳏老画罗磺基结缘罽锦矜存惊帆九回曲九雉吉祥止止冷清凉冰冰良萌连滚带爬毛厕明科淖衍怒叱葩经偏昵贫産敲冰求火清邈轻鹢腮庞商旅赡蔚驶驰士官蜀红说天良搜整汤汁炭精檀那讨亡沓匝天台铜钹桶子翫守危言耸听无必相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