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滚带爬的意思、连滚带爬的详细解释
连滚带爬的解释
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 爬的解释 爬 á 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虫类行走:爬行。爬虫(爬行动物)。爬泳。 攀登:爬高。爬升。爬山。往上爬(讽刺追求功名的人)。 搔:爬痒。爬搔(“搔”读轻声)。 笔画数:; 部首:爪;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连滚带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在极度慌乱、狼狈或情急之下,连滚带爬地匆忙逃离或行动的狼狈姿态。其详细解释如下:
-
核心释义:
- 形容人(或动物)在惊慌失措、极度恐惧或急于逃命时,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地奔跑或移动的样子。它强调动作的慌乱、笨拙和不体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行走姿态。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指狼狈不堪、落荒而逃的情景。
-
结构分析:
- 连…带…:这是一个固定结构,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或紧接着发生,相当于“一边…一边…”或“又…又…”。在这里连接的是“滚”和“爬”。
- 滚:指身体在地上翻滚的动作。
- 爬:指手脚并用、匍匐前进的动作。
- 因此,“连滚带爬”字面意思就是“翻滚和爬行同时进行”或“又滚又爬”,生动描绘了一种极其慌乱、不顾一切、姿势难看的移动方式。
-
使用场景与语境:
- 形容逃跑的狼狈:这是最常见的用法。例如:“听到枪声,敌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跑了。” “小偷被发现后,连滚带爬地翻墙跑了。”
- 形容情急之下的匆忙: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为了赶时间或躲避危险而手忙脚乱。例如:“眼看火车要开了,他连滚带爬地冲进了站台。” “地震发生时,人们连滚带爬地从屋里跑出来。”
- 形容受到惊吓后的反应:因受到巨大惊吓而失去常态,慌乱躲避。例如:“突然窜出一条大狗,孩子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回妈妈身边。”
- 略带夸张的形容:有时也用于略带夸张地形容某人行动非常匆忙或笨拙。例如:“他接到电话,连滚带爬地赶去开会。”
-
出处与权威参考:
- 该成语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口语和书面语词汇,其具体出处难以精确考证,但在现代汉语权威词典中均有收录和解释。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明确收录“连滚带爬”,释义为“形容狼狈逃窜或仓皇奔跑的样子”。这是现代汉语最权威的规范性词典之一,其释义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认可度。其定义是理解该词最核心、最标准的依据。
-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作为专门收录成语的工具书,通常会详细解释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来源(尽管此成语来源可能不古)。其解释会更侧重于成语的整体性和比喻义。
- 语言学著作:现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著作在分析“连…带…”结构或描述性动词短语时,常会以“连滚带爬”作为典型例子,分析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效果。例如,在讨论“连动式”或“并列式复合动词结构”时可能提及。
-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仓皇逃窜、屁滚尿流(程度更重)、慌不择路。
- 反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镇定自若、闲庭信步。
“连滚带爬”是一个描绘狼狈逃窜或仓皇行动的生动成语,核心在于表现动作的极度慌乱、笨拙和不体面。其权威释义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即“形容狼狈逃窜或仓皇奔跑的样子”。
网络扩展解释
“连滚带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因极度害怕或慌乱,不顾形象地连滚带爬逃跑的样子,强调动作的狼狈与急促。
二、出处与演变
- 古典来源:最早见于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9回,描述人被外力控制后狼狈跪爬的场景。
- 现代用例:作家王朔在《动物凶猛》中用于描写小孩被吓跑的情景,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三、使用场景
- 描述逃避危险或困境时的窘态,如“敌人被打得连滚带爬逃跑”。
- 可带轻微贬义,暗示慌乱失态,需注意语境适用性。
四、例句参考
- 村长连滚带爬赶往镇里报信。
- 小孩被吼后连滚带爬逃走。
五、结构与扩展
- 结构:联合式四字成语,繁体为“連滚帶爬”。
- 近义词:“抱头鼠窜”“慌不择路”(需结合更多资料补充)。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学引用,可查看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白糵八珍本末冰衔承承叱叱持蠡测海吃碗茶黜汰鏓衡从刑促韵大厎大貂旦角登科记敌顽底席对酌惇谨防守负责人古今中外横丝晦心魂府昏烂护袖金飇警问金精宽挺窥取蜡彩连并里衖龙笛胪胀梦华溟冷潘子旂常期待轻骨头齐行劬勩染青入仕声闻乘沈湛守産庶戮宿田翁天纵体检停属童顽诬污陷害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