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谦逊地表示谢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顾谓 维 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维 起谦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 文琴 连忙在衣袋里掏出一个时表,双手送与我道:‘承教,承教!这一条又晦又泛,真亏你射!’我接过谦谢了。”
(2).谦辞。谦让、推辞。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民政》:“ 復 僵毅敢任事,益奋于自任,初未尝有所谦谢、退让、諉避。”
谦谢是汉语中表示谦逊推辞的复合动词,由“谦”(谦逊)和“谢”(推辞)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因谦逊而推辞或婉拒。其具体释义与用法如下:
谦逊地推辞
指出于谦虚的态度而拒绝他人的馈赠、赞誉或邀请。例如在受到褒奖时表示“不敢当”并推让,体现传统礼仪中的自谦美德。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042页。
婉言谢绝
强调以礼貌委婉的方式拒绝,常见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如“他谦谢了主办方的颁奖”。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273页。
“谦谢”行为植根于儒家“谦受益,满招损”的处世哲学,反映中华文化中内敛克己、尊人重礼的价值观。在社交中主动谦谢,既避免自我张扬,亦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076页。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4年,“谦”词条。
“谦谢”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由“谦”和“谢”两个语素组成,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字面分解
常见用法
与近义词的差异
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现代中文可能更倾向于用“婉拒”“推辞”或“谦逊地感谢”等更直白的说法。
懊恼葆守辨才鄙耇博览五车冲冠发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烽戍国孝害杀厚皮馒头还朴反古火帽剨然检求警引九旂鸡占蠲符局足连书列断貌像名不副实明犀磨拳擦掌内地溺爱泥塑人女娲氏旁纽鰟魮普罗米修士黔黑潜君启殡秦秦汽筒遒越荣滋鋭翰三甲散文山谷之士砂岩审改升擢时协曙华顺风使帆司方坛坫通贡通品土匪武会无漏子吴兴体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