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背德的意思、背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背德的解释

背弃道德或恩德。《国语·晋语三》:“已赖其地,而又爱其实,忘善而背德,虽我必击之。”《汉书·文帝纪》:“ 济北王 背德反上,詿误吏民,为大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神福 曰:‘吾以一卒从 吴王 起事,今为大将,忍背德而顾妻子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背德(bèi dé)是汉语复合词,由“背”(违背)与“德”(道德)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违背道德准则或伦理规范。以下从词典角度分项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行为或思想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如诚信、仁爱、公正等。例如:“背德之举终将遭人唾弃。”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6页。

  2. 伦理与宗教引申

    在儒家文化中,“德”代表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背德”即背离“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在宗教语境中(如佛教、基督教),可指违反戒律或神意。

    来源:《中国伦理思想史》,沈善洪等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8页。


二、古籍用例


三、近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背德”常与具体行为结合,如:


四、相关概念辨析

术语 与“背德”的关联
缺德 侧重道德缺失,程度轻于“背德”
败德 强调行为导致道德败坏,后果更严重
违反伦理 多用于学术语境,涵盖更广的规范体系

五、权威引用

“德者,得也;背德即失其所得,人之根基不存矣。”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6页)

“道德是社会的黏合剂,背德行为侵蚀公共信任。”

——《伦理学纲要》万俊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2页)


“背德”深刻植根于中国传统伦理观,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社会规范,本质是对人伦秩序与精神准则的背离。

网络扩展解释

“背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背弃道德或恩德的行为,强调违背社会伦理或辜负他人恩惠。例如《国语》中提到“忘善而背德”,即因私利抛弃道义。

  2. 古籍出处与例句

    • 《国语·晋语三》批评贪图利益而背德的行为:“已赖其地,而又爱其实,忘善而背德,虽我必击之。”
    • 《汉书·文帝纪》记载济北王“背德反上”,指其违背君臣伦理。
  3.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与“负德背义”含义相近,均指不守道德、违背信义的行为。日语中“背徳”也指违背道德,如“背徳行為”表示不道德举动。

  4. 社会影响
    背德行为会引发社会谴责,如提到“受到唾弃”,反映传统价值观中对道德的高度重视。

  5. 现代用法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可形容突破伦理约束带来的矛盾心理(如“背德感”),但需注意具体语境中的情感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差异,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吟奔走如市扁挑不羁之才长恨春中疵玷答茬儿禫制點唇短长亭鄂然风禾尽起冯凌根外施肥够不上晷表横罗十字花话灰儭户均劲兵惊忙开小灶客涂刻意经营孔昊来舍老女归宗泐布吏科眊燥没头神明眸耐心耐肠牛行佩玉芘藾泼脏水攓取签押情虑启验柔风芟削身材升堂室奥势不两立水势鲐文体校咼堕髻问端物殷俗阜襄办享乐主义香培玉琢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