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row;cast;toss]∶投,扔
抛掷硬币
(2) 夯[abandon]∶丢弃;弃置
什么顾虑都抛掷脑后
(1).投;扔。 唐 曹唐 《织女怀牵牛》诗:“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 元 宋无 《鲸背吟·抛矴》:“想见夜深抛掷处,警鱼错认月沉鉤。”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狐祟》:“衙斋有狐作祟,白日抛掷沙土,污秽几席。” 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几个西洋孩子站在池边叫喊地向它们抛掷石子。”
(2).丢弃;弃置。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上:“帝饮之甚欢,因请 丽华 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 辞以抛掷岁久,自井中出来,腰肢依拒,无復往时姿态。”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把你似粪堆般看待,泥土般抛掷。” 清 吴伟业 《临顿儿》诗:“我本贫家子,邂逅遭抛掷。” 沙汀 《选灾》:“于是他又开始工作,什么顾虑他都抛掷脑后。”
抛掷(pāo zhì)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其核心含义指用力投、扔或丢弃物体,包含以下详细释义:
投掷动作
指用手臂力量将物体扔向远处。
例:“他抛掷石块击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2016:976.
丢弃或舍弃
引申为主动放弃、遗弃某物或抽象事物(如机会、情感)。
例:“抛掷虚名,追求本心。”(《汉语大词典》释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时间与生命的虚度
古典文学中常以“抛掷光阴”喻指浪费时光。
例:“少年抛掷好光阴。”(李咸用《惜春》诗)
来源:《全唐诗》卷646,中华书局1960年整理版。
情感层面的割舍
用于表达对人事物的决然离别。
例:“抛掷故乡情,奔赴万里程。”(现代文学用例)
来源:北京大学语料库(现代文学作品辑录).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抛掷:① 投;扔。② 抛弃;丢弃。
链接: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官方文件编号GF 0013-2009)
语境 | 例句 | 释义侧重 |
---|---|---|
物理动作 | 抛掷铅球 | 用力投掷 |
抽象舍弃 | 抛掷幻想,直面现实 | 主动放弃 |
文学隐喻 | 抛掷青春于虚妄(诗歌) | 浪费、虚度 |
参考资料权威来源:
“抛掷”是一个动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投掷物体
指用手将物体用力扔出,如“抛掷石子”“抛掷铅球”。常用于描述体育运动(如标枪、铁饼)或日常动作。
随机决定行为
典型例子是“抛硬币”,通过抛掷后硬币的正反面结果来做随机选择,如比赛开场前决定发球权。
主动舍弃
带有放弃、丢弃的意味,如“抛掷机会”“抛掷旧物”,隐含对事物价值的轻视或无奈选择。
时间/资源的浪费
常见于“抛掷光阴”“抛掷青春”,强调虚度宝贵时间或人生阶段,含惋惜或批评语气,如“他抛掷十年却一事无成”。
在古诗词中可能表达“抛开杂念”,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暗含抛掷世俗牵绊的洒脱感。
提示: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物理动作侧重“投出”,抽象使用时多含“舍弃”或“浪费”的评判色彩。
安顺市鼇鼻鲍家姑敝裂宾荐谗妄车两鹅溪蠒孚育犷暴过龙豪棍核电厂黑屋荷襁红豆相思画地而趋化气话文奸锋蹇人升天渐至佳境姣姣街面揭牌鸡鹄鯨鱏今蚤旧来汲冢周书举棋不定刻敲魁荐狼吃幞头粒米束薪铃马利通直隆曦洛夫篾席民宰排档速率七军情头轻悠悠穷根启沃起阳草芿荏热头柔心麝衾师娘黍穟搜剔肃白谈訾乌裘武阳下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