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辛□ 《三秦记·汉武帝》:“ 昆明池 , 汉武帝 凿之……池通 白鹿原 。人钓鱼於原,纶絶而去。鱼梦於 武帝 ,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於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唐 沉佺期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诗》:“战鷁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唐 苏颋 《龙池乐章》之七:“恩鱼不似 昆明 钓,瑞鹤长如 太液 仙。” 宋 韩琦 《和御制赏花钓鱼》:“仙吹彻云终縹渺,恩鱼逢饵几徘徊。”
恩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受帝王恩泽庇护的祥瑞之鱼,常用来颂扬君主仁德或象征受上天眷顾的吉兆。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献依据角度详细解析:
祥瑞象征
指因帝王仁德而感召出现的灵异鱼类,被视为国运昌隆、皇恩浩荡的吉兆。典故源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记载的“葛陂投杖化龙”传说:东汉费长房掷杖于葛陂,杖化为赤鲤,后因受君王恩泽庇护,鱼龙得以显灵报恩。
皇恩喻体
引申为受君主深厚恩惠的臣民或万物。如唐代徐彦伯《南郊赋》云:“恩鱼祭獭,鸣鹿食苹”,以“恩鱼”喻指沐浴皇恩的生灵(《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此词定型于唐代文献,承载两层文化内涵:
多见于颂圣诗赋。如清代查慎行《恩赐禁中骑马》诗:“恩鱼共指金波跃,灵鸟还依玉树鸣”,借“恩鱼”感念皇恩(《敬业堂诗集》)。
明清宫廷“放生”仪式中,特称御赐放流的鱼为“恩鱼”,彰显帝王仁德(《清会典事例·礼部》)。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
恩鱼 [ēn yú]
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下》。指受帝王恩泽的祥瑞之鱼。后用以比喻受恩惠之人。
例证:唐·徐彦伯《南郊赋》:“恩鱼祭獭,鸣鹿食苹。”(《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599页)
结论:“恩鱼”作为承载皇权文化记忆的典故词,其释义需紧扣“帝王恩泽的祥瑞象征”这一核心,兼具历史典故性与文学隐喻性。现代使用多见于历史文化研究或古典文学赏析,日常语境已罕用。
参考资料
“恩鱼”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
源自《太平广记》记载的汉武帝传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有人钓鱼导致鱼线断裂。一条大鱼托梦给武帝,请求去除鱼钩。次日武帝在池边见鱼衔索,便亲自取钩放生,后来获得明珠回报。
核心含义:后以“恩鱼”作为称颂帝王仁德的典故,体现君主对生灵的慈悲与圣德。
指代一种温泉鱼(学名),又称“医生鱼”或“亲亲鱼”。特征为:
文学作品中多采用历史典故义,而生物学名称属于现代特定领域用法,二者需根据上下文区分。
白首为功名摆台北宋猼且不可避免不识闲儿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摧刚为柔答和雕损恶斗贰情封豨修蛇咈咈福品轨等旱军寒铜贿卖灰濛濛毁宗渐及翦字节要击谷今生今世蠲痾厥冷拒絶夸豪款留灵友孟浩然淖冰牛顿色散实验讴歌殴詈旁稽裒撮莆田强族齐名并价倾企仁里宂流散匪深渊台兵桃花命铁浮图穨垣王诛威明文溆子五石瓠香姜阁向言献纳院狭乡希留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