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下在心的意思、高下在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下在心的解释

(1).谓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 楚 ,未可与争,虽 晋 之彊,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杜预 注:“度时制宜。”

(2).引申为随心所欲地处置事宜。《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髮耳。”《北齐书·樊逊传》:“有司因此,开以二门,高下在心,寒热随意, 周 官三典,弃之若吹毛, 汉 律九章,违之如覆手。”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其受賕骫法,高下在心,虽有法律而不可治,则有甚于胥徒者也。”亦作“ 高下任心 ”。《晋书·王敦传》:“进人退士,高下任心,姦狡饕餮,未有 隗 ( 刘隗 )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高下在心”是一个源自《左传》的成语,其含义历经演变,在不同语境中有多层解读:

一、基本含义

拼音:gāo xià zài xīn
字面意思:指对事物的优劣或处理方式的抉择存于心中。

二、出处与原始含义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指根据形势灵活决策。例如楚国强盛时,晋国大夫伯宗劝谏国君暂避锋芒,强调“高下在心”,即审时度势、量力而行(、4、7均引述此典故)。

三、语义演变

  1. 古代用法

    • 原指斟酌情况采取对策,如《后汉书》中形容权臣掌控全局:“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 亦有引申为“随心所欲处置事宜”,如《北齐书》批评司法不公时使用该词。
  2. 现代释义
    更强调胸有成竹、自信掌控局面,例如形容竞争中冷静判断自身与对手实力,或指行事果断且游刃有余。

四、使用场景与语法

五、示例

《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
此例中,成语凸显了何进掌握权势后的自信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可参考《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提及相关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高下在心》的意思

《高下在心》是一个成语,意为心中分辨是非曲直,判断是非高低。

成语拆分部首和笔画

《高下在心》的拆分部首为“革”,笔画为12画。

来源

《高下在心》最早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大贤者妄为,小人者易用。夫如是,则国之安危,在于高下之心也。”后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引用,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繁体

繁体字:《高下在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例句

他处理问题时总是能够把高下在心,不会轻易受到不公平对待。

组词

高尚、高明、高欢、下品、下乘

近义词

明辨是非

反义词

不辨是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