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意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详细解释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解释
中国第二大沙漠。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平方千米。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97%。沙丘间洼地长牧草,为冬季牧场。
词语分解
- 沙漠的解释 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的荒芜地区详细解释亦作“ 沙幕 ”。指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前者明公西征 灵州 ,北临沙
专业解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总面积约4.88万平方公里。该名称源自蒙古语,“古尔班”意为“三”,“通古特”指代“芨芨草滩”,合称“三个芨芨草滩”,反映了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地貌特征的描述(来源:《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从地理特征看,该沙漠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垄与蜂窝状沙丘纵横交错,植被覆盖率达20%-30%,主要生长梭梭、红柳和沙拐枣等耐旱植物(来源:《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其特殊生态结构为鹅喉羚、沙鼠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气候方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降水量70-150毫米,冬季积雪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形成独特的“荒漠湿岛”现象(来源:《新疆气候志》)。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长期监测显示,该沙漠地下水位较浅,局部区域存在天然绿洲,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的沙漠,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解释:
一、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部,玛纳斯河以东、乌伦古河以南,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
- 面积:约4.88万平方公里(不同来源数据略有差异,如提到5.1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 名称含义:蒙古语中“古尔班”意为“三个”,“通古特”可能与古代部落名称相关,整体可解释为“三个通古特人居住的地方”。部分资料提及“野猪出没的地方”,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
二、自然特征
- 地貌类型:
- 由4个子沙漠组成: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霍景涅里辛沙漠、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 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占97%),沙垅、蜂窝状沙丘为典型地貌,东部有少量流动沙丘。
- 气候与生态:
- 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70~150毫米,冬季有积雪。
- 植被覆盖度高(固定沙丘40~50%,半固定沙丘15~25%),主要植物包括梭梭、蛇麻黄、沙蒿等,动物有野驴、狼等。
- 沙粒主要来源于天山北麓河流冲积层。
三、人文与经济价值
- 冬季牧场:沙丘间洼地牧草丰富,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资源。
- 交通建设:S21阿乌高速公路贯穿沙漠,全长342公里,是新疆首条沙漠景观公路。
- 生态保护:因人类活动影响,沙漠边缘存在流沙再起问题。
四、扩展说明
- 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对比:北疆气候较湿润,沙丘固定性强,植被覆盖率显著高于南疆沙漠。
- 名称争议:部分非权威资料将名称解释为“野猪出没的地方”,但主流研究支持蒙古语“三个通古特”的释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文献及新疆地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贝阙变衅避影布致撤资丹椒點題斗旗封弥佛书孚佑关鄽故畴国际音标骨盆好恶殊方鸿章黄扉降形椒除筋骨景至九牛去得一毛矍然客愁扣盘扪龠扩版老公事乐用莲花世界灵粮立然沦涟跞躁朦朦忪忪猛然暖痛跑洋河諐度齐集秦庭之哭齐契全宗屈造射戟圣杯生死海师船视若路人石邮霜林束伏顺常素发天朝田亩制度天彝铁衣郎无想武职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