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椒的意思、丹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椒的解释

即花椒。木本,果实红色,因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 晋 左思 《蜀都赋》:“或丰緑荑,或蕃丹椒。”《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二》:“緑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丹椒

汉语词典释义

丹椒(dān jiāo)指花椒的别称,尤以其成熟果实色泽赤红而得名。古代文献中“丹”喻朱红色,“椒”为芳香科植物统称,合称强调其果实特征与文化意涵。

植物学特征

  1.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具皮刺,羽状复叶,果实为蓇葖果,成熟时呈深红色,种子黑色。
  2. 分布:原产中国,多见于秦岭、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现广泛栽培于温带。

文化意涵

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资料

  1. 王逸. 《楚辞章句》. 中华书局, 2015.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43(2)卷. 科学出版社, 1997.
  3. 《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丹椒”是汉语中对花椒的别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定义
    丹椒指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是一种木本植物,果实成熟时呈红色,因此得名“丹”(红色)、“椒”(果实类植物)。

  2. 名称由来
    “丹”形容其果实颜色,如三国曹植《七启》中“紫兰丹椒”即用此意;“椒”则指其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的特征。

  3. 文献引用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晋代左思《蜀都赋》提到“或丰绿荑,或蕃丹椒”,描述蜀地植物繁茂的景象;《乐府诗集》中也有“丹椒重紫荆”的诗句。

  4. 用途与文化意义
    花椒在古代既是调味品(如“椒浆”用于祭祀),也用于药用或香氛。红色果实象征吉祥,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烘托氛围。

丹椒是花椒的古称,因红色果实得名,兼具实用与文学意象,多见于汉魏至唐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极地区避唐袹复蛏肠成科充军舛戾鹑笼漼然电铃兜詚尔时风行水上复牌幅塞国冠黑面郎横选后摆惠润货色火燵牋刺蛟镡既龀机杼一家居己辽花糖罗缬马扎子蒙奏弭定蜜枣墓庐沐薰嫩风黏恡缴绕霓裳羽衣跘旋皮带纰离披省钱币强食弱肉牵引輤舆秋黄栖志生扢扎十八学士手版守盟听其自流外资企业王翦置田晚年乌娘诬胁祥鳣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