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议的意思、鲠议的详细解释
鲠议的解释
刚直的议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词语分解
- 鲠的解释 鲠 (鯁) ě 鱼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笔画数:; 部首:鱼; 笔顺编号: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鲠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鲠议”读作gěng yì,指刚直的议论,强调言论的坦率、正直,不因外界压力而妥协。
- 结构分析:“鲠”本义为鱼骨,引申为“正直、刚直”(如“骨鲠在喉”);“议”指议论、言论,合起来即“正直的言论”。
2.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论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 语境特点:多用于形容臣子对君主的谏言,或泛指敢于直陈利弊的言论,含褒义。
3.相关成语
“峭论鲠议”是衍生成语,指严正刚直的议论,出自宋代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此用法进一步强化了“鲠议”的刚正不阿之意。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直言不讳、刚正不阿、忠言谠论
- 反义词: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鲠议”常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体现对正直品格的推崇。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贞观政要》或宋代相关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鲠议(gěng yì)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指言辞直接,切中要害,通常用于形容言辞或意见的精准和有力。下面是对鲠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 鲠(gěng)是由鱼字旁和贞字旁组成,总共有13个笔画;
- 议(yì)是由言字旁和义字旁组成,总共有8个笔画。
鲠议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字体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组词。在繁体字中,鲠议的写法是「鱟議」。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个关于鲠议的例句:
- 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鲠议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鲠议的近义词包括:中肯、切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鲠议的反义词可以是一些词语,例如:含糊、模糊、有失偏颇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拉奇百裥裙保税店不殖才女赤包儿刺访大本叨冒调阴嫡孽匪民奋力抚导感深肺腑高士湖高笑管片龟背锦桂席汉阴诃察嗨子戏槐黄毁害绛虬匠质焦苦譤蔽究达酒务子急于星火科头赤足泪管了鸟廉风两王怜宥离忧撚指牛疫盘曲盘子前额七伐青梅竹马清明上河图拳拳服膺如麻馺踏胜日死有余责镗鞳桃花浪啼泣物以羣分铦锋相衬闲拱小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