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鲠议的意思、鲠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鲠议的解释

刚直的议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鲠议"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直言不讳的忠谏与评议。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记载,该词可拆解为两部分解析:

一、从字源学角度考察,"鲠"本义为鱼骨,《说文解字》载"鲠,鱼骨也",引申为正直敢言的特质,如成语"骨鲠之臣"即取此义。而"议"在《玉篇》中解作"论也,语也",指商议评议的行为。二字复合后,"鲠议"特指基于正直立场的直率言论。

二、在历史语境中,该词常见于奏章文牍,如《宋史·列传》记载御史"每有鲠议,必面折廷争",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亦有"臣愚鲠议,惟圣明裁察"的用法,均指臣子不顾个人安危的忠直谏言。

三、现代汉语使用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直率的议论",多用于书面语体,如学者在学术研讨时提出的不同见解可称"秉持鲠议"。该词在语义强度上较"建议""意见"更具抗争性,隐含着突破阻力表达真知的内涵。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2001年版
  2. 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鲠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鲠议”读作gěng yì,指刚直的议论,强调言论的坦率、正直,不因外界压力而妥协。

2.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论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3.相关成语

“峭论鲠议”是衍生成语,指严正刚直的议论,出自宋代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此用法进一步强化了“鲠议”的刚正不阿之意。

4.近义词与反义词

“鲠议”常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体现对正直品格的推崇。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贞观政要》或宋代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扳龙称奬充闾抽掣从宦典牧署订况读帖发行焚爇福持高素诡暴鹤峤恍悟怙帱互访昏谬加官脸俭故能广今来古往矩法君畴窟笼狼角棱森罗口马嬭子鸟耍排定平洋地破五颀立寝想权嬖全躯三戒扫松瘙痒闪误纱屉子沈达慎柬戍旗私怀厮乩忒杀添差体法通明殿统帅抟弄脱鞲万赖俱寂矹矹掀番闲悠悠小环销瘦遐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