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一鉤子”。搭个主顾,拉关系。《水浒传》第二五回:“我去寻 ********* 大郎掛一钩子。”
“挂一钩子”是一个源自古典文学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该词原指搭个主顾或拉关系,常见于人际交往中建立联系的场景。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中,王婆提到“我去寻西门庆大郎掛一钩子”,即通过主动接触建立利益关联。
隐含意图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补充其有“暗中有所企图”的引申义,类似于“暗藏目的”或“暗箭伤人”,强调表面友好行为下隐藏真实动机。
该词兼具直白的“拉关系”和隐含的“暗藏目的”两层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更多用例,可参考《水浒传》原文或《汉典》词条。
挂一钩子是一个成语,意为暂时放下、搁置一段时间或者暂时解决一个问题。比喻处理事情不彻底或者只解决了部分问题。
挂一钩子的部首是手字旁(扌),共有9个笔画。
挂一钩子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个聪明勤奋的小伙子,他难得一见的勤劳和机智使得他赢得大家的赞许。有一天,他在刨庙后地时,刨到一块很硬很硬的石头,他费力不讨好地将其挖出。可下了一天苦力却仍未能将该石头从地下完全挖出来。他在石头上打了一块横梁,挂上一把梳子,拍拍手,就此放下。那天晚上,石头忽然裂开,化作了一口宝剑。于是,这个年轻人找到这口宝剑,开始干农活赚取更多财富,成为了领头人。这个故事后来就以“挂一钩子”来形容解决问题不彻底、作事不彻底或搁置问题。
挂一钩子的繁体字是掛一鈎子。
挂一钩子是一个近现代成语,其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在相同。
1. 他总是喜欢挂一钩子,从来不把问题处理到底。
2. 这次会议只是暂时解决了部分问题,算是挂了一钩子。
挂羊头,卖狗肉
挂一漏万
挂念
三心二意
敷衍了事
搪塞过去
做到底
彻底处理
完美解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