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的意思、四体不勤的详细解释
四体不勤的解释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词语分解
- 四体的解释 ∶指人的四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详细解释.四肢。《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清
- 不勤的解释 .不勤劳,不劳苦。《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不尽,不穷竭。《老
专业解析
"四体不勤"是由"四体"和"不勤"构成的成语,其汉语词典释义可分解为三个层次:
一、本义溯源
"四体"指人体的四肢,《说文解字》将"体"训为"总十二属也",即身体各部分的总称。"不勤"出自《尚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表不劳作之意。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用以批评脱离劳动生产的行为。
二、语义演变
《汉语大词典》收录其两层含义:①原指四肢不劳动,后引申为不参加体力劳动;②泛指懒散不事劳作的生活状态。现代汉语中多取第二层引申义,如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其归入行为动词类,强调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三、语用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贬义成语,使用场景多涉及对懒散生活态度的批评。其近义表达有"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反义对应"胼手胝足""躬耕乐道"等。在语体色彩上属于书面语,常见于政论文章及道德训诫语境。
(参考资料:1.汉典网《说文解字》条目;2.中华书局《论语译注》;3.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4.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四体不勤”是汉语成语,通常用于批评脱离劳动、懒散敷衍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四体指人的四肢(头、手、脚、身体),不勤意为不劳动、懒散。合指四肢不劳动,脱离实际生产活动。
- 引申义:形容人懒散、好逸恶劳,缺乏实践能力或生活常识。
二、出处与典故
- 原始出处:出自《论语·微子》。孔子弟子子路向一位老农询问孔子去向,老农反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连四肢都不劳动、五谷都分不清的人,怎能称为老师?)。
- 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儒家对劳动实践的重视,强调知识与行动结合。
三、语法与用法
- 词性:主谓结构,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常见搭配:常与“五谷不分”连用,批评脱离实际、缺乏常识的人,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例句与近反义词
- 例句:
- “你也该学一学人家眉妹子,不应四体不勤,好逸恶劳。”(刘绍棠《瓜棚柳巷》)
- “新一代青年不应四体不勤,而需全面发展。”
- 近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反义词: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五、扩展知识
- “五谷”指代:稻、黍、稷、麦、豆,是古代农业社会的核心作物。
- 现代启示:该成语至今仍用于提醒人们重视劳动实践,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牢闇政壁衣车尾虫篆存定弹包淡不剌点水不漏钓鈎法象腓肠肌風虹丰年兆凤女贡金供拟古帝鬼精寒窗轰传昏然活褥虵胡说艰阨疆辅脚根祭赙卷丹揆衡礼赗灵巧立行芦莩马星绵视面桶眇恠纳税片接寸附青旗取诮善平使不的石华娥緑视态时燠实支特祀同命土木工程文采我见犹怜吴市之箫无它乡曲缃桃衔玉小憇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