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鲊的意思、官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鲊的解釋

《晉書·列女傳·陶侃母湛氏》:“ 侃 少為 尋陽 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 湛氏 封鮓及書,責 侃 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後遂以“官鮓”泛指官府的食物。 清 趙翼 《觀家人醃菜戲成四十韻》:“侯鯖羞挾瑟,官鮓陋郵筒。自愛枯僧未,還慚老圃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官員廉潔自律的品德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來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晉書·列女傳·陶侃母湛氏》的記載:東晉名臣陶侃年輕時擔任尋陽縣吏,曾将官府魚梁(捕魚設施)中的一罐腌魚(鲊)送給母親。其母湛氏收到後,不僅退回腌魚,還寫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用公物贈我,這非但不能讓我受益,反而增添我的憂慮!”。這一典故成為古代廉政教育的典範,“官鲊”因此代指官府的食物或公物。

2. 引申含義
隨着文化演變,“官鲊”逐漸泛指官府所有或與公務相關的物品,并衍生出“公私分明”“廉潔自律”的象征意義。例如清代趙翼在詩中用“官鮓陋郵筒”暗諷官場饋贈風氣。

3.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賞析中,用以強調傳統廉政思想或引喻公私界限。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官鲊的核心意義是通過曆史事件傳遞清廉價值觀,其字面指代官府食物,深層則承載道德訓誡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鲊的意思

《官鲊》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朝廷中的高官,也可以理解為顯貴、權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鲊》這個詞可以根據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

官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畫;

鲊字的部首是魚,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官鲊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其來源可以追溯至《左傳》、《禮記》等經史文獻。

在繁體字中,官鲊分别寫作「官」和「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官鲊也不例外。

「官」在古代寫作「冠」,「鲊」在古代寫作「察」。

例句

1. 他得到了一份高官鲊的職位,成為了朝廷的重要人物。

2. 這位商人靠着和權貴們的關系,也成為了一個官鲊,擁有了巨大的權勢。

組詞

官鲊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如:

官祿(官員的俸祿)、鮓寡(指權貴寡廉鮮恥)、官衙(官員辦公的地方)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官鲊的近義詞可以是官僚、權貴、顯貴等。

反義詞可以是民衆、平民、草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