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鱼的意思、焚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鱼的解释

(1).烧鱼(祭神)。相传 周武王 伐 纣 ,渡 河 ,有白鱼跃入舟中, 武王 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明 张煌言 《陈文生<未焚草>序》:“每遇名胜,輒欲焚鱼。”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诗之三:“新词折柳还应就,旧事焚鱼总不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鱼"一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重释义:

一、典故用法 指晋代陆机焚烧表服以示决绝的典故。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陆机因政治斗争牵连,在临刑前将所著裘服投入火中焚烧,感叹"欲复得此,安可复得也",后演变为表达决绝之意的典故。该典故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归入"焚裘"条目,指代断绝退路的决然心态。

二、字面释义

  1. 焚烧鱼类:古代祭祀或特殊仪式中的用牲行为。《说文解字》注"焚"为"烧田也",段玉裁补注指出先秦祭祀存在"燔柴祭天,焚牲告神"的仪轨,其中包含焚烧鱼牲的记载。
  2. 焚烧鱼形器物:特指焚毁鱼袋。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中,可见官员佩戴的鱼形符信,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革职官员需"焚鱼去符",销毁身份象征物。

网络扩展解释

“焚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én yú,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烧鱼祭神,象征受命之符
    这一含义源自历史典故。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将鱼焚烧以祭祀,视为受命于天的征兆(《书·泰誓》)。后世用“焚鱼”代指开国君主顺应天命的象征。例如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中提及“焚鱼斩蛇”,将不同君主的功绩类比为相似的祥瑞。

  2. 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古代官员佩戴鱼袋作为身份标识,“焚鱼”即焚烧鱼袋,表达辞官退隐的决心。明代张煌言在《陈文生<未焚草>序》中写道“每遇名胜,辄欲焚鱼”,清代吴伟业也有相关引用,均体现这一象征意义。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梃板疮傍隣椑乾操嗔持素除...以外潨流藂蘙憺畏大星大众琱镌定国安邦动感浮苍公平正直谷草规圆矩方国正讧讧鸿涯谎花回涂金邱驹马勘测宽雅绿色食品迈逸漫吟氓智霹诬乾陀绮罗人清汉驱逐散旦伤水神行太保识裁十二月律筮决受孕授指霜糖説铃肆芳思政贪私恬豁恬默铜活字瓮天之见襄理香楼仙毬骁劲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