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济的意思、干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济的解释

(1).犹言成就。《易·乾》“贞者,事之干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 唐 崔致远 《徐莓充榷酒务须知》:“前件官发跡戎行,研心吏道,忠勤所至,干济可观。”

(2).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梁书·刘坦传》:“为 南郡王 国常侍……迁南中郎録事参军,所居以干济称。” 唐 白居易 《与卢恒卿诏》:“以卿有忠劳之前効,干济之长才,常简朕心,宜授此职。”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若夫趋上而虐下,借众命以易一身,流血刻骨而求干济之誉,今之所谓能吏,古之所谓民贼也。”《儒林外史》第八回:“ 南昌 知府员缺,此乃沿 江 重地,须才能干济之员。” 清 姚莹 《再与方植之书》:“虽有善策,无干济之人,奈之何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干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àn jì,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1. 成就
    指通过努力达成目标或完成某事。例如《易·乾》中“贞者,事之干也”的唐代孔颖达疏提到:“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

  2. 办事干练而有成效
    形容人处理事务能力强、效率高。如《梁书·刘坦传》记载:“所居以干济称。”


二、详细解释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集体协作
    强调团队通过努力和互助克服困难,如提到“共同解决困境”。
  2. 评价个人能力
    多用于称赞他人办事高效、成果显著,如古代官员考核中的“忠勤所至,干济可观”。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出处,可参考、5、8中的文献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济(gàn jì)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帮助来解决困难或救助他人。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干和济,干在汉字中属于木部,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济在汉字中属于水部,表示与水有关的意思。干的笔画数为三画,济的笔画数为八画。 《干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养乎殷其民,治乎事其上。”这句话中的“事其上”即为发展他人、帮助他人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化为“干济”。 在繁体字中,干济的写法为「幹濟」。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干济」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干济」的例句: 1. 他愿意伸出援手,给予他人干济。 2. 别担心,我会尽力干济你的困境。 与「干济」相关的组词有:救济、救助、帮扶等。近义词包括:施与、援助、扶持等。而反义词则有:忽视、无视、遗弃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