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极度凄凉或伤心。 清 刘易 《关山月》诗:“孤戍苍茫色,寒笳断续声,征夫一长望,悽絶故园情。”
谓极其悲凉。 宋 秦观 《长相思》词:“念凄絶 秦 絃,感深 荆 赋,相望几许凝愁。” 明 冯鼎位 《减字木兰花》词:“长亭凄絶,去岁伤秋曾送别。”
谓极度凄凉或伤心。《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工人思归,皆有怨望之心,乃歌《木客之吟》曰:‘……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每深夜长歌,闻者凄絶。” 清 孙枝蔚 《秋兴八首次王雪洲太史韵》之七:“家书来九月,凄絶弟兄心。”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一:“最是令人凄絶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天寒苦晷短,读书未肯輟。檐冰滴有声,中心转凄絶。”
“凄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qī jué,通常用来形容极度凄凉、悲伤或绝望的境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籍《汉典》《东周列国志》等文献来源。
凄绝(qī ju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悲伤、凄凉、绝望的情感或景象。它常用于描写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心境,或者形容某种状况的非常悲惨。
凄(qī)的部首是冫,它所包含的笔画数为7;绝(jué)的部首是纟,它所包含的笔画数为6。
凄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后来在古代汉语中经常被使用。在繁体字中,凄绝的写法是「淒絕」。
在古代,「凄绝」一词的写法与现代相比略有不同。其中,「凄」在古代写作「悽」,表示悲伤;「绝」则只作为动词使用,写作「絶」,意为终止、断绝。
1. 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凄绝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们深感伤痛。
2. 战争使这个国家的人民境况凄绝,无家可归。
3. 他失去了亲人,感到了无尽的凄绝和孤独。
1. 凄然:形容极度悲伤、凄凉的意境或氛围。
2. 凄美:形容悲伤中蕴含着美丽、动人。
3. 凄苦:形容艰苦、困苦的生活或处境。
近义词:哀怨、悲凉、悲苦、悲哀
反义词:欢乐、快乐、幸福、喜悦
暗盆盆闇然悲欢赤烧宠惑初政道键禅关大雪山脉瞪目哆口攧扑遏阻发辣方员番红花赋生干戈征战光私观河酣足歡馆澴流回敷回口回涨贱地简诬较证集股捃摘可持续发展纍离缕板朦抵目无法纪盘担凭验破拍牵从青蓠嬛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上国觞花省司诗辞十夫霜芬耍戏锁定贪霸贪荣田法天施文旦诬衊下道闲谍枭名谢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