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掌管馆舍的人。《左传·昭公元年》:“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 丰氏 之祧?” 杜预 注:“馆人,守舍人也。”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安得捨己所事以勤馆人?” 清 黄景仁 《雪夜至亳州》诗:“殷勤愧馆人,几訶怯关吏。”
“馆人”是古代汉语中一个特定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馆人”指古代掌管馆舍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接待宾客的食宿安排,相当于现代的招待所或驿馆管理人员。这一角色常见于先秦至唐代文献中,如《左传》和韩愈的记载。
馆人不仅负责接待,还需维护馆舍秩序,例如登记宾客信息、保障安全等。清代黄景仁诗句“殷勤愧馆人”也侧面体现其服务性质。
“馆人”是古代接待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其职能兼具服务性与管理性,常见于官方文献与文学作品中。更多例证可参考《左传》及历代笔记史料。
《馆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解来看,第一个字是“馆”,第二个字是“人”。
“馆”字是一个有两个部首的字,分别是“广”和“⺅”。部首“广”表示“房屋”,部首“⺅”表示“人”。根据汉字的形状,可以知道“馆”字有15个笔画。
《馆人》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是很明确,它可能是用来形容在馆内工作的人,比如图书馆员、博物馆管理员等。具体的来源需要根据文献或者实际使用的场景来推测。
在繁体字中,“馆”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馆”字的曾有过多种写法,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是“⿰广束”,现代常用的写法是“馆”。
以下是一些关于“馆人”的例句:
与“馆人”相关的组词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近义词可以是“馆员”、“管理员”等,反义词可能是“访客”、“观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