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伯的意思、国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伯的解释

(1).古说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州伯。八州之伯谓“国伯”。《逸周书·世俘》:“籥人造,王秉黄鉞,正国伯。” 朱右曾 校释:“造,进也。国伯,八州之伯。”参见“ 州伯 ”。

(2). 太平天囯 天王 对伯父辈的称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 庆善 伯、 纘奎 伯、 元玠 伯辈,称囯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伯"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礼制与职官制度综合解析。根据《周礼注疏》与《通典·职官典》的记载,该词包含两层核心释义:

  1. 宗法制度中的尊称 指周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位列第三等的伯爵,特指受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主。《礼记·王制》郑玄注载:"大国之君曰公,次国曰侯,小国曰伯",此处"伯"即代表中等规模封国的统治者。

  2. 行政体系中的官职称谓 汉代典章《汉旧仪》记载,在中央官制中曾设"国三老"制度,其中"国伯"作为辅佐太子的重要属官,主要负责礼法教谕,其职能近似于《周礼》所载的"师氏"官职,具有培养储君德行的重要职责。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七版)中被标注为历史词汇,主要应用于研究周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学术领域。其构词法遵循古代汉语"国+爵位"的命名规则,与"国公""国侯"等词属同一构词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国伯”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含义

  1. 州伯的别称
    根据《逸周书·世俘》记载,古代将二百一十个诸侯国划分为一州,每州设“州伯”作为管理者,而“八州之伯”则被称为“国伯”。这一称谓体现了周代分封制度下的层级管理体系。

  2. 权力象征
    国伯不仅是行政职务,还代表权威。例如《逸周书》提到周王“秉黄钺,正国伯”,黄钺是王权的象征,说明国伯需经天子正式任命。

二、太平天国时期的亲属称谓

在太平天国政权中,“国伯”被用作天王洪秀全对伯父辈亲属的尊称。例如《太平礼制》记载,庆善伯、缵奎伯等长辈均被称为“国伯”。这一用法反映了太平天国独特的宗法制度和等级文化。

三、引申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国伯”可泛指国家高级官员或权威人物,但这一解释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现代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核心含义为古代州伯的官职和太平天国的亲属称谓,其他引申义需结合权威史料验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逸周书》《太平礼制》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甂瓴鞭挞宾采捕虏拆白尘腐吃讷重席慈让打夥单句房差风衢分夜赶潮流皋原歌呼根除狗续侯冠官样黄号訴何苦降辂兼日尖酸棘矜磕绊客套语寇奸夸言里挑外撅龙盏萌通奶酒球杖榷运局仁闻睿感入幕宾入谒三斗艾三人行,必有我师飒飁砂锅扇隤神凤省郎身奇石检袒右贪重跳白条别楟花退稿屠勦武略五云翔骤贤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