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衮衣西归的意思、衮衣西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衮衣西归的解释

相传 周公 东征, 周 大夫为作《九罭》之诗,其辞曰:“九罭之鱼鱒魴,我覯之子,衮衣绣裳。”又曰:“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无使我心悲兮。”后因以“衮衣西归”谓功勋卓著,位拜三公而归。《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銓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亦作“ 衮衣以归 ”。 唐 刘禹锡 《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衮衣西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成语释义 “衮衣西归”意指功成名就后荣耀地返回故乡或朝廷。其中:

整体含义: 穿着象征极高荣誉和地位的衮衣,荣耀地返回。形容人建立大功业后,显赫地衣锦还乡或回朝复命。

二、 字义分解与来源考证

  1. 衮衣:
    • 本义指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说文解字·衣部》:“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向)。” 后泛指华美的官服,特指三公之服。
    • 来源:其概念和形制记载于《周礼·春官·司服》等典籍,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用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衮衣”的释义。
  2. 西归:
    • 此处的“西”需结合成语出处理解。成语源自《诗经·豳风·九罭》。
    • 《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汉代郑玄笺:“王迎周公,当以上公之服往见之。” 诗中表达了挽留身着衮衣的“公”(周公)西归(返回西周都城)的惜别之情。
    • 因此,“西归”在此语境中专指功勋卓著的周公返回西周都城镐京,后世引申为功成荣归。引用来源:《毛诗正义》(郑玄笺,孔颖达疏)对《九罭》篇的注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的相关论述。

三、 用法与引申

四、 核心要点总结 “衮衣西归”的核心在于:

  1. 功勋卓著: 主体必须建立了显著的功业。
  2. 身份显赫: “衮衣”象征着极高的地位和荣誉。
  3. 荣耀归来: “归”的过程是公开的、受到敬仰和欢迎的,方向(西)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指向(朝廷/故乡)。其典故源头《诗经·九罭》奠定了这一成语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衮衣西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形容功勋卓著的人被授予高位(如三公)后荣耀归来。其中“衮衣”指古代君王或三公所穿的华贵礼服,象征尊贵身份;“西归”则指返回都城或权力中心(周代都城镐京位于西部,故称“西归”)。

二、典故出处

  1. 《诗经·九罭》:最早见于周大夫为赞颂周公东征所作的诗句:“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表达对周公功绩的赞美与挽留。
  2. 《资治通鉴》:晋简文帝时期曾用“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表达对官员功成归朝的期许。

三、用法与场景

四、结构解析

五、延伸知识

“三公”在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是最高官职。衮衣作为其礼服,绣有龙纹,故成语隐含“功成身显”的意象。

总结来看,“衮衣西归”不仅描述回归行为,更强调功勋与地位的提升,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保皇奔蛇闭密佛泥惨败赤汉赤诵炊火春瓮觝滞二分点贰功方道风波冯驩券奉止服匿敢怒而不敢言扢搭鼓翰蛊晦杭州湾合懽横几虹栋兼怀硷土介狄疾号九思吉占集子驹谷科学院阃寄来章烂灼隶习戾疫茫漠摹捉闹酒内首泥鸿跑步勤苦适愿时政记衰歇水吊子水枯石烂説得响抬策洮頮天造五凫先后闲写洗改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