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服匿的意思、服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服匿的解释

(1).盛酒器。《汉书·苏武传》:“三岁餘,王病,赐 武 马畜服匿穹庐。”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晋灼 曰:‘ 河 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服匿》:“《齐杂记》云: 竟陵王 子良 得古器,小口方腹底平,可著六七升,以示秘书丞 陆澄之 。 澄之 曰:‘此名服匿……盖东夷之谓服席,即北狄之谓服匿者也。’”

(2).指旃帐。《汉书·苏武传》:“服匿。”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服匿如小旃帐。”后因亦以“服匿”称旃帐。 宋 范成大 《卢沟》诗:“河边服匿多生口,长记軺车放鴈时。” 清 恽敬 《游翠微峰记二》:“洞之南,石山相倚如服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浙联军<檄南京文>》:“务使珍珠帐捲,服匿庐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服匿,是一个源自古代匈奴语的汉语词汇,特指一种具有特定形制的盛酒容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基本词义 指古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种陶制盛酒器。其典型特征为:

二、 历史背景与文化关联

  1. 匈奴器物:“服匿”是匈奴民族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器皿,主要用于盛放酒浆等液体。其名称和形制随匈奴与中原的交流而传入汉地。
  2. 文献记载:此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在匈奴牧羊时,曾“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这表明“服匿”是匈奴贵族阶层使用的贵重物品,可作为赏赐之物。此记载是了解“服匿”最核心的史料依据。来源:《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导航 中的《汉书》原文)。
  3. 传入中原:据《汉书·金日磾传》记载,归降汉朝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mì dī)之母“阏氏”(yān zhī,匈奴王后称号)曾“图画於甘泉宫”,其形象旁标注有“休屠王阏氏”。同时记载“(金)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 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赐姓金氏。” 虽然此传未直接描述服匿,但金日磾家族作为匈奴休屠王后裔,其母阏氏被汉廷尊奉,间接反映了匈奴器物文化(包括可能存在的服匿)随归降者进入汉宫的情形。来源:《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同样可参考上述古籍数据库)。

三、 词源探讨 “服匿”被认为是匈奴语言的音译词。汉代文献记录其名,后世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据此收录,并沿用其指代这种具有鲜明匈奴特色的器皿。来源:《汉语大词典》(可参考在线版如汉典国学大师 中的“服匿”词条,其释义主要基于《汉书》记载)。

四、 学术研究参考 学者在探讨匈奴物质文化时,常引用《汉书》中关于“服匿”的记载作为重要例证。例如,林幹在其著作《匈奴通史》中分析匈奴社会生活时,会涉及此类器物。来源:林幹. 《匈奴通史》. 人民出版社,1986年 (或其他再版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服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盛酒器

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容器,特征为小口、大腹、方底,主要用于盛放酒或奶酪。这一解释源自《汉书·苏武传》的记载:“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二、指旃帐(毡帐)

引申为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源于《汉书》颜师古注引刘德曰:“服匿如小旃帐。”

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服匿”为成语,表示“认罪悔过”,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误传。建议以《汉书》及相关考据文献的解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爱尚抱衅拔腿八一三事变背珥倡和愁勤楚酿存纳村沙段點悟斗纲告诉才处理隔搔公律弓皮官迷合同工魂床火天火珠首轿夫嘉石计出万死戒禁嗟兹乎惊采絶艳急人之困即时酒坊使祭养钜宝厥貉老虎车掠过磨鍊内匮尼姑庵孥累聘问乾栋千金字乾乔拳勇然煴肉眼泡审官院设圈套摄盛筮席失枕素队泝栰逃牌特勒橦布屠工违署详殚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