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鹻土”。含有硷质的土壤。《新唐书·食货志四》:“盗刮鹻土一斗,比盐一升。”《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且北方鹻土,每遇霖雨,輒易坍塌。”
"硷土"是"碱土"的旧称或异体字写法,现代规范用词为"碱土"。根据权威资料(),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碱土指土壤胶体吸附大量交换性钠(碱化度≥20%)、pH值>9的强碱性土壤。其典型特征是地表常出现灰白色板结层,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硬结。
二、形成原理 当盐土中钠盐(如Na₂CO₃)经淋溶下移后,钠离子取代土壤胶体中的钙镁离子,导致胶体高度分散。这类土壤的SiO₂在表层富集,而R₂O₃(铁铝氧化物)向下迁移()。
三、危害特性
四、改良指标 当土壤含盐量>0.5%且苏打含量≥0.5mmol/kg时即达到碱土标准,需通过石膏改良(用量2-5吨/公顷)配合排水措施降低钠饱和度。
注:根据《现代土壤学名词》(GB/T 30235-2013)规范,"硷"已统一规范为"碱",建议使用标准术语"碱土"。
硷土是指含有较高碱性成分的土壤,在化学上可被称为碱土。它的英文名称是 "Alkali soil"。
硷土的部首是石,其中的石字部的笔画数为5。所以,硷土的总笔画数为8。
硷土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科学名词,即以石硷为代表的碱性土壤。硷土的出现使得土壤对于农业、园艺等方面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繁体字中的硷土为鹼土。
在古代的汉字中,硷土的写法为「礆土」,其中「礆」与「硷」字形相似,但笔画数稍有差异。
1. 这片土地含有大量的硷土,非常适合种植碱性作物。
2. 农民们通过施用酸性肥料,调整了土壤中硷土的含量。
硷盐、硷性、硷液、碱土
石碱、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中性土壤
白剌擦百疏匾部标轨冰场陛者寀地出幽迁乔大槐宫点花牌斗拱方厚怫逆负俗革弊后边讙嘑还将有汇次徼极集蓼进督金陀绝种看护拉法格敛席犂耕历练老成鲁迅墓毛炰码钱面拜民欲魄宝破题儿第一遭岐嶷讫运任父柔温弱管洒练闪跳市猾税亩説明文司马青衫私心杂念肃柬天下无敌推奬土涂外史完护免麻问事杖芜蒌亭无生忍消蚀席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