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硷土的意思、硷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硷土的解释

亦作“鹻土”。含有硷质的土壤。《新唐书·食货志四》:“盗刮鹻土一斗,比盐一升。”《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且北方鹻土,每遇霖雨,輒易坍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硷土"是"碱土"的异体写法,在现代汉语规范中,标准写法为"碱土"。它指土壤学中的一类特定土壤,主要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土壤溶液或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钠离子(Na⁺)含量较高,导致土壤呈强碱性(pH值通常>8.5),物理性质不良(湿时粘重泥泞,干时坚硬板结),结构差(通常缺乏团粒结构),透水透气性差,且含有较多可溶性盐分(如碳酸钠、重碳酸钠)或交换性钠的土壤。

  2. 化学特性: 其高碱性的核心原因是土壤胶体吸附了大量的交换性钠离子。钠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钠,进而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钠,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这种钠质化过程是碱土形成的本质特征。

  3. 地理分布: 碱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在中国,常见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平原低洼处或河流沿岸,常与盐土相伴存在,形成盐碱土。

  4. 对植物的影响: 由于强碱性、高钠含量和不良的物理结构,碱土对大多数植物生长极为不利。高pH值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如导致铁、锌、磷等元素有效性降低),钠离子对植物根系有直接毒害作用,土壤板结也阻碍根系发育。只有少数耐盐碱植物能在其上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硷土"是"碱土"的旧称或异体字写法,现代规范用词为"碱土"。根据权威资料(),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碱土指土壤胶体吸附大量交换性钠(碱化度≥20%)、pH值>9的强碱性土壤。其典型特征是地表常出现灰白色板结层,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硬结。

二、形成原理 当盐土中钠盐(如Na₂CO₃)经淋溶下移后,钠离子取代土壤胶体中的钙镁离子,导致胶体高度分散。这类土壤的SiO₂在表层富集,而R₂O₃(铁铝氧化物)向下迁移()。

三、危害特性

  1. 生理危害: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渗透压>3.5atm即出现生理干旱)
  2. 结构破坏:土壤湿时黏重(膨胀率>30%),干时板结(容重>1.5g/cm³)
  3. 养分失衡:钠离子抑制钙镁吸收,导致植物营养失调

四、改良指标 当土壤含盐量>0.5%且苏打含量≥0.5mmol/kg时即达到碱土标准,需通过石膏改良(用量2-5吨/公顷)配合排水措施降低钠饱和度。

注:根据《现代土壤学名词》(GB/T 30235-2013)规范,"硷"已统一规范为"碱",建议使用标准术语"碱土"。

别人正在浏览...

安培计阿罔白殭宝珪补转参谋长擦坐策反孱质吃食讳食传奉当啷等慈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丰子恺哽吃古刻古剌剌果老海程后凉讙敖灰泯讲祀焦唇乾舌唶嚄金管禁约骏乘凌历柳庄翁露天开采眠宿迷惑视听迷里咕咚麋墨明灭秦娘侵职栖乌齐心一力群集认可热熟三七开身板圣仪深洽身型食柏释绂施炮世世代代守牧四韵诗耸揖踏歌图温香谢秋娘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