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首的意思、内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首的解释

谓臣服,归附。《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 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内首”一词在汉语词汇中属于较为生僻的古代行政术语,其核心含义指代“归附并自陈罪状”的行为。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被明确收录,释义为“将罪状禀告上司,自愿接受惩处”,强调主动认罪、服罪的程序性动作,常见于古代司法或官场文书。

从构词角度分析,“内”通“纳”,意为“接纳、呈报”;“首”指“自首、坦白”,二者组合后形成特定语境下的法律术语。例如《汉书·宣帝纪》中记载“吏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其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不欲为吏及内首者,皆以差次受爵”,此处“内首”即指主动申报并接受处置的行为。

该词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进一步延伸为“对内部事务的自我检举制度”,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监察机制。现代研究中,学者多将其与“自劾”“举劾”等制度关联讨论,例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相关论文指出,秦汉时期的“内首”具有“以自省约束官吏权力”的治理功能。

需注意的是,“内首”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场景,其释义需严格依托历史文献与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内首”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但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差异:

  1. 核心含义(古籍用法) 指臣服、归附。该释义源自古代文献,常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对权威的顺从。例如:

    •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提到:“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吕向注为“宾服为臣”。
    • 清代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中“弃众内首”即指归附朝廷。
  2. 现代语境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内心深处的想法或秘密”,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差异。但这种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对“内”与“首”字义的引申解读。

补充说明:

建议在正式场合优先采用“臣服”这一古籍释义。若需表达“内心秘密”,更推荐使用“心迹”“衷情”等明确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阿百分之班匠比灋避乱鼻毛鼻衄不两立疢如疾首宸声吃用纯良辞职大红日子鼎富递杀房份法酝覆杅复元复子明辟干巴耕耰拐弯瞽工含养鹤岑河市话拉拉儿毁弃挥师灰心丧意荐鹗家人计日工举衆蓝皮书鸓鼠炼风寥唳凌蹈厖昧莫得木齿年年箧枕散学膻荤射雉四禅定廋人滔漭天色同和僞方煟煟魏紫姚黄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