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正的意思、鲠正的详细解释
鲠正的解释
刚正,正直。《南史·蔡撙传》:“ 撙 风骨鯁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旧五代史·晋书·田武传》:“ 武 出身戎行,性鯁正,御军治民,咸尽其善。”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卷三:“天下谓 瞻 ( 刘瞻 )鯁正,特为谗挤,举以为寃。”
词语分解
- 鲠的解释 鲠 (鯁) ě 鱼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笔画数:; 部首:鱼; 笔顺编号: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鲠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ěng zhèng,其核心含义为刚正、正直,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或行为正直不屈。
详细解释:
-
词义
指性格或作风刚强正直,不随波逐流。例如《旧五代史》中描述田武“性鲠正,御军治民,咸尽其善”,即强调其为人正直,治军治民均以善行示人。
-
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明代黄佐的《广州人物传》也以“鲠正”赞扬刘瞻的品格。
- 多用于形容官员、士人等具有坚定道德立场的人物。
-
相关词汇与成语
与“鲠正”相关的成语包括“峭论鲠议”(指言论正直刚硬)、“忠鲠不挠”(忠诚正直不屈服)等。
例句参考:
- “他为人鲠正,从不趋炎附势。”
- 古籍例句:“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南史》)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对人物品格的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二
《鲠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鲠正(gěng zhè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严肃、正直、刚正不阿。它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或困境时能够坚守原则,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
拆分部首和笔画:
《鲠正》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鱼”,其中鳍(qí)、鱼(yú)和鱼(rù)是它的三个组成部分。
来源:
《鲠正》这个词的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孟子·盗跖》。其中的“有利不鲠”一句,意味着面对利益诱惑时仍能坚守正道,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背离原则。
繁体:
《鲠正》的繁体字为「鯁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献中,汉字「鲠正」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大体形态和意义没有改变。
例句:
1. 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鲠正的态度,毫不动摇。
2. 鲠正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准则。
组词:
鲠正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形成新的意义,例如:鲠正不阿、鲠直忿恚。
近义词:
与鲠正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刚正不阿、刚正不阿。
反义词:
与鲠正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怯懦、附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败乱百男半掩门巴头探脑綳席並耦朝餔抄直驰求充虚寸光椴木飞碁伏输敢悍干货甘言乖叛鬼謡黑非洲何足道哉弘盛化笔嘉辰价例即拜姬化几所巨风疴疾匡计哭天抹泪裂裳裹足朎胧柳浪免行钱纳胯那腰婥婥凝合抛除蓬块青翰钦企奇气肉吊窗上等上宿设难盛极一时剩下神耀随风逐浪土业吴好山香蔓限阂献世包消弭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