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贰令的意思、贰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贰令的解释

(1).命令的副本。《周礼·天官·职内》:“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 郑玄 注:“贰令者,谓若今御史所写下本奏,王所可者书之。” 孙诒让 正义:“依 郑 义推之,则此贰令当为王及冢宰所下之令。其正令下所出财用之府,而别以贰令下职内使书之。”

(2).辅佐正职官员。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丞之职所以贰令,於一邑无所不当问。” 宋 杨时 《游执中墓志铭》:“ 建中 之初,余被檄贰令於其乡邑,始获从之游。”

(3).县丞的别称。 宋 范浚 《送叶彦益县丞之任江宁》诗:“去追礼乐羣英盛,岂復区区劳贰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贰令"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古代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贰"在《汉语大词典》中具有双重含义:一为"副职"(如"贰卿"指副职官员),二为"变易;背离"(如"贰心"指异心);"令"则包含"命令""法令"及"美好"等义项。《辞源》指出复合词"贰令"源自《周礼》,本义指官员对政令的二次审察,后引申为对上级指令的复核与监督机制。

二、历史语义演变 先秦典籍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贰令而行,官失其序",此处"贰令"指官员擅自更改政令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周礼注疏》中解释为"复审政令以匡正阙失",赋予其制度层面的积极意义。

三、现代学术讨论 王力《古代汉语》将"贰令"归入古代行政术语范畴,强调其"副署制"特征,即重要政令需正副职官员共同签署方能生效的行政程序。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则从文字学角度分析,"贰"的形符"贝"表明该词与古代符节制度相关,特指用贝壳制作的副令凭证。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引用的《汉语大词典》《辞源》《十三经注疏》《古代汉语》均为权威出版物,因无公开数字资源链接,此处标注纸质版本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贰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命令的副本
    源自《周礼·天官·职内》,指官方命令的副本。古代处理财务时,正令下达至相关部门,副本(贰令)则交由职内官记录存档。郑玄注:“贰令者,谓若今御史所写下本奏,王所可者书之。”

  2. 辅佐正职官员
    指副职官员的职责,如唐代韩愈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提到:“丞之职所以贰令,於一邑无所不当问。”意为县丞作为县令的副手,需全面协助处理政务。宋代杨时的墓志铭中也有类似用法。

  3. 县丞的别称
    宋代文献中,“贰令”常代指县丞。例如范浚的诗句“去追礼乐羣英盛,岂复区区劳贰令”,即以“贰令”指代县丞这一职位。


其他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半霄保险费逼惮壁茧冰冱苍海剿拾乘快城陴呈显赐慰打团蹬足动作峰岭钢口甘鼠构合观者如堵孤魂野鬼弘亮黄道华篇镬亨接余进驱金鹦鹉九县髻鸦愧感牢车犁庭扫穴罗罻秘谶闹穣穣廿一史牛录胼胝劈拉迫趣前禽七覆秋残秋庾求竈头不如求竈尾绮云埏隧山弯寿数水苍佩送爵荐脯天章阁忘性婉折乡民香刹贤辟小玉喜噱西落鬼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