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情懈怠。《元史·廉希宪传》:“医持善药以疗臣疾,苟能戒慎,则诚如圣諭;设或肆惰,良医何益。”
“肆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ì duò,其核心含义为“肆情懈怠”,即放纵自身、懒散不勤的状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元史·廉希宪传》,原文为:
“医持善药以疗臣疾,苟能戒慎,则诚如圣諭;设或肆惰,良医何益。”
此处通过比喻说明:若患者不约束自身行为(肆惰),再好的医术也难以奏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元史》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肆惰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为放纵、荒废、不修身心、不勤奋等。这个词可以拆分成“月”和“心”,表示一个人内心的放纵和懒惰。
肆惰的部首是月,部首是指汉字中具有基本意义并用来表示一类字的偏旁部分。肆惰也可以按照笔画进行拆分,它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月”部的笔画数为4,而“心”部的笔画数为4。
“肆惰”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它是根据字义和结构组合而成的。字义上,“肆”表示放纵、肆无忌惮,而“惰”表示懒散、不勤奋。结构上,“肆惰”由形声字组成,表示内心的放纵和懒惰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肆惰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的改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肆惰的基本字形并未改变。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惰”的不同写法,如“”、“”等,但它们的意义都与现代的肆惰相似。
以下是肆惰在句子中的例句:
肆惰的组词包括肆无忌惮、放肆、荒废等。近义词有懈怠、懒散、懒惰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勤奋、努力、刻苦等。
【别人正在浏览】